印媒報道莫迪訪馬爾代夫扯中國,專家:是純粹的地緣政治對抗和零和博弈思維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李萌 趙瑜莎】印度總理莫迪26日結束對馬爾代夫爲期兩天的訪問。這是其自去年贏得第三任期以來首次正式訪問這個印度洋島國。“U型轉彎,印度進,中國出?”《印度時報》在報道此訪時稱,馬爾代夫之前傾向於中國,但“目前似乎對印度的態度正在升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這種解讀是純粹的地緣政治對抗和零和博弈思維。

綜合法新社、《印度時報》和《印度快報》等媒體報道,莫迪與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於25日舉行了會談,以修復雙邊關係,討論的重點是加強貿易、防務和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莫迪當天宣佈印度將爲馬爾代夫提供5.65億美元的信貸額度以加強其國防力量和基礎設施建設。印度還將此前信貸額度的年度償還額度從5100萬美元下調至2900萬美元,雙方還討論了一項潛在的自由貿易協定。

26日,莫迪作爲特邀嘉賓出席馬爾代夫的獨立日慶典活動。印度總理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是印度總理首次參加馬爾代夫獨立日慶典活動。同時,莫迪總理也是穆伊茲總統上任後首位以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身份受到接待的外國領導人。”當天晚些時候,莫迪啓程返回印度,穆伊茲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爲馬爾代夫與印度關係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莫迪也在X上發文稱:“我們的關係持續發展,這得益於民間交流以及各領域的合作。”

對於莫迪此訪,印媒普遍將其描述爲一項戰略舉措,認爲印度已成功壓制中國在馬爾代夫的影響力。《印度時報》稱,穆伊茲上臺時承諾降低印度的影響力並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包括對中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並與中國達成幾項協議——現在卻稱印度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併爲莫迪總理鋪上紅地毯,打破禮儀慣例,親自到機場迎接。《印度斯坦時報》稱,在領導“印度退出”運動數月後,穆伊茲的政策發生了“戲劇性轉變”。

《印度時報》稱,馬爾代夫態度轉變的原因是其經濟面臨嚴重壓力,預算赤字巨大,外匯儲備不斷減少,印度提供的支持對穆伊茲政府穩定財政至關重要。“儘管中國的支持仍然存在,但印度的地理位置及提供緊急財務和發展援助方面的意願影響了馬爾代夫的決策。”報道稱。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峯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些印度媒體經常從地緣政治對抗的視角看待馬爾代夫與中國和印度的關係。實際上,馬爾代夫是一個主權國家,與印度相鄰並重視與印度的關係,這很正常;同時,馬爾代夫積極推行多元化外交政策,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並與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這也符合馬爾代夫的國家利益,二者並不矛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