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告稱“對中國市場,美企不願放手”,專家:體現中國市場強大吸引力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16日發佈2025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內容顯示,中美關係及關稅成爲美國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但中國市場仍是企業維持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爲,即使面對美國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高壓態勢,美國企業仍然選擇用腳投票,這充分體現出中國市場本身的強大吸引力。

USCBC稱,這份調查於2025年3月至5月之間開展,調查對象爲130家會員企業。其中3/4以上的企業在華運營超過20年,43%的受訪企業在華年營收超10億美元。

調查顯示,中美關係和關稅問題是美國企業在華經營的首要關切。中美關係依然是美企眼中的第一商業挑戰,而在近期貿易摩擦再起的背景下,關稅問題從去年“商業挑戰”榜單上的第八位躍升至第二位。68%的受訪企業表示受到了關稅的影響。報告還稱,在5月啓動的中美經貿磋商中,企業的首要訴求就是降低關稅。

調查還顯示,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正在重塑美國企業在華業務。約40%的企業表示已經受到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負面影響。受訪企業表示,由於美企在中國愈發被認爲是不可靠供應商,許多公司已承受了銷售額損失、客戶關係破裂及商譽受損等問題。

一旦美國企業因爲出口管制等約束失去佔有市場的機會,其他國家的企業就可能趕上。持前述觀點的USCBC會長譚森稱,設計出口管制政策時,必須非常謹慎地針對目標,“因爲來自歐洲或日本的企業,或者在中國的本地企業,都會立即填補美國企業留下的空白”。

調查的一項結果稱,近1/3的受訪企業承認在過去3年中失去了中國市場份額,3/4的企業預計在未來幾年將失去市場份額。調查得出結論:“中國的產業政策正在推動本土企業崛起,美國企業在華的市場份額持續流失。”

與此同時,調查顯示,儘管多數美國企業暫停了短期內的新投資計劃,但仍致力於長期深耕中國市場。80%以上的受訪企業表示,其在華投資是爲了服務中國本土市場。同時幾乎所有企業都認爲,如果沒有在華業務,企業將難以保持全球競爭力。

“美國企業認爲,儘管貿易緊張局勢和關稅使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複雜化,但它們很難放棄中國市場。”法新社評論說。

針對這份報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張騰軍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過去幾年,美國及西方國家不斷炒作所謂“中國經濟見頂”“中國產能過剩”等不實論調,受此影響,在華美企表現出負面情緒,甚至個別企業盲目實行所謂“去風險”舉措,表態要遷出產業鏈供應鏈,這使得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逐漸失勢,自身利益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面對新一重關稅壓力,美企擔心未來市場份額會受到進一步擠壓。

張騰軍進一步表示,近年一系列針對在華美企的調查,都充分展現了他們自身的“兩面性”。一方面,他們仍然希望能夠享有過去的優惠政策和超國民待遇,依然沉迷於取得鉅額收益和利潤,另一方面,當這些優勢難以維持時,他們也不願對中國市場放手,認爲市場潛力依然巨大。“這樣的內在糾結使得他們在轉型和角色適應上,顯得尤爲困難。”

調查報告稱,中國作爲全球製造和創新中心,爲美國企業在華運營帶來了獨特的商業機遇。“對美企而言,保持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的運營能力依然至關重要。這不僅使他們能夠受益於中國日漸壯大的中等收入消費羣體,也爲企業試驗保持全球競爭力所需的新技術和新做法提供了實踐場景。”譚森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