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國家健康是如何被破壞的?

美國《紐約時報》6月30日文章,原題:數據展示美國國家健康如何被破壞   相較於其他高收入國家,美國人有着更短的預期壽命和更高的疾病發病率,這一狀況正加速惡化。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嘴上高調宣揚“讓美國更健康”,實際上卻系統性破壞醫療基礎設施,推行危害公共健康的政策——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已終止數千項醫療衛生相關撥款,包括癌症、流行病和慢性病研究資助等。

削11億美元疫苗經費

美國新政府已削減超過95億美元已獲批但尚未撥付給研究機構和學者的醫療衛生資金。最大規模的削減發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多名頂尖流行病學家遭解僱,多個核心領域項目被叫停,如慢性病、孕產婦死亡、兒童傷病、吸菸等。政府還砍掉46億美元與流行病相關的資金,裁撤禽流感方面的公共衛生專家,使美國在下一次危機來臨時毫無防備。肯尼迪還削減了11億美元疫苗經費,包括爲低收入兒童提供免費接種的項目。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超過2600項資助被取消,32億美元承諾資金蒸發,動搖了美國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其中1.7億美元削減直接影響癌症研究,這是每年奪走60萬美國人生命、位居第二大死因的疾病。

影響4000萬HIV患者

170餘項艾滋病預防治療研究資助被撤銷,威脅着全球4000萬(其中美國120萬)感染者的生存。肯尼迪雖承諾減輕慢性病負擔,卻有約390項針對心臟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和肥胖等最常見慢性病的研究經費遭腰斬。政府還削減5.78億美元醫學人才培養經費,迫使衆多年輕人放棄職業或遠赴海外。美國政府還對兒童與家庭管理局進行大規模裁員,關閉多個負責“啓蒙計劃”的辦公室。這個1965年啓動的旗艦項目,旨在幫助低收入家庭兒童做好入學準備。

醫療體系與研究領域確實存在亟待改革的浪費與低效,創新方法大有可爲。但肢解衛生機構不會提升效率,真正的變革源於優化項目以更好服務公衆,而非直接關停撒手不管。衛生機構的癱瘓終將波及每個人:工廠獲准排放有毒物質,你呼吸的空氣會更污濁;鉛減排項目關閉,飲用水可能含鉛;食品安全人員被裁,食品細菌污染風險上升;醫學培訓經費削減,社區的初級保健醫生將減少;終止臨牀試驗,患者可能無法獲得有效治療。

麻疹捲土重來

儘管美國人尤其是青少年面臨心理健康危機,政府卻大幅削減精神疾病、成癮、家暴和自殺預防項目的資金。校園槍擊案發生後的校園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擴充項目遭撤資。意外傷害是兒童首位死因,但政府幾乎廢除了致力於預防中毒、車禍和溺水死亡的傷害預防中心。在現代國家本可預防的罕見疾病可能在美國重現:美國今年以來已報告超過1000例麻疹確診病例,其中約96%可能未接種疫苗。

這些政策對美國民衆健康的威脅遠超想象,是一攬子政策累積形成的巨大雷場。像我這樣的醫生從數據中洞見了生命代價。作爲醫生的我與6000餘名醫療專業人員已通過公開信發出警告。此刻需要我們說出真相。在生死攸關的問題上,醫者有額外責任警示公衆。太多美國人(包括領導者)想當然認爲“疾病預防和救命基礎設施會永遠存在,美國將永遠引領科學,保護兒童的體系永不崩塌”。而在當前政策下,這些隨時都可能化爲虛幻泡影。(作者史蒂芬·沃夫,林悅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