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限”將至,美與各方談得怎麼樣了?

今年4月初,特朗普宣佈開徵所謂“對等關稅”,但隨後因來自國內外的強烈反彈,又於4月9日宣佈對部分貿易伙伴暫緩徵收,但仍保留10%的所謂“基準關稅”並向各方施壓,須在7月9日前完成與美方的貿易談判。

幾個月來,美國白宮一直聲稱將達成多項協議。美國總統首席貿易顧問納瓦羅曾表示,目標是“在90天內達成90項協議”。

如今,距離截止日期只剩下不到一週,美國與各方談得怎麼樣了?

歐盟談判立場轉強硬

當地時間7月1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着7月9日歐美貿易談判最後期限臨近,歐盟成員國政府對美談判立場趨於強硬,堅持要求將美國取消對歐盟關稅作爲任何框架協議的一部分

報道援引歐盟官員的話透露,美國已向歐盟表示,最有可能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類似美英貿易協議,在談判繼續進行期間保留一些關稅。鑑於歐盟着眼於推動美方長期取消或大幅削減關稅,歐盟成員國已要求本週訪問美國的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採取更強硬立場,主張任何協議都必須包括從7月9日起降低目前美國對大部分歐盟出口商品徵收的10%基準關稅,同時要求降低較高的行業關稅

謝夫喬維奇定於3日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舉行會談。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會晤將是歐盟爭取達成協議、避免被徵高額關稅的關鍵窗口期。

在近3個月的談判中,歐盟成員國一直在努力展示對美談判統一陣線。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上週舉行的歐盟峯會上也要求各成員國支持更強硬立場。

報道稱,歐盟方面預期此次歐美談判所有結果都是可能的,包括談判破裂 ,這可能導致美國重新徵收高額“對等關稅”及其他關稅。目前,美國對歐盟汽車及零部件徵收25%關稅,對鋼鋁產品徵收50%關稅。同時,美國正考慮將對歐盟關稅進一步擴大到木材、航空零部件、藥品、芯片和關鍵礦產等領域。

知情人士表示,歐盟在是否採取反制措施問題上仍存分歧 。歐盟曾決定對210億歐元的美國輸歐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此後暫停徵收關稅至7月14日。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在起草一項涉及價值950億歐元商品的對美關稅方案。

當地時間7月2日,在希臘雅典出席活動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表示,如果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導致美國公民爲商品支付更多費用,那麼特朗普也會受到影響。

默克爾表示,歐盟必須團結一致,在特朗普對歐盟徵收更多關稅時不應畏懼,而應以自己的關稅進行反擊

英國:鋼鋁關稅仍未談攏

特朗普此前聲稱已與“四五個國家”達成協議,但目前只正式公佈了與英國的框架協議。

英國政府6月30日表示,該協議已開始生效,美國對英國飛機發動機、零部件等商品原10%的關稅取消;英國對美出口汽車配額內的關稅降至10%。

不過,有關鋼鋁關稅的爭議尚未解決,目前英國出口這些產品仍面臨25%的關稅,但若雙方未能在談判期限截止前達成一致,該關稅可能會翻倍至50%。

加拿大“屈服”?

白宮發言人近日聲稱,加拿大向美國“屈服”了。起因是加拿大擬對科技公司徵收的數字服務稅,被捲入談判議程。

據外媒介紹,引發爭議的這項徵稅,旨在對在加提供數字服務的大型科技公司徵收3%稅費。《華爾街日報》估計,美國科技公司可能“因此損失數以十億計美元”。

因此,當加方提出該稅收將自6月30日生效後,特朗普立即發出威脅,稱由於加拿大堅持推出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字服務稅,美國決定立即停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

最終,加方宣佈取消這一徵稅,以推進與美國的談判。

日本:聚焦汽車關稅

日本與美國已進行了七輪貿易談判,外加一場首腦會晤。日方一直把汽車關稅作爲最優先議題,但美方無意讓步。

首輪談判時,特朗普親自出馬商議,但在最近的一次談判中,日方代表特意延長逗留美國的期限,也未能等到與美國財長的會面。

據日媒報道,日本已相繼拿出多項籌碼,包括擴大進口美國能源和農產品、反向進口美國車,以及分享造船技術、稀土資源等。美方仍拒絕降低汽車關稅,談判陷入僵局。

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最新表態稱,他對與日本達成協議“表示懷疑”。他暗示,可能對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徵收30%或35%的關稅,遠高於4月初宣佈的24%稅率。

韓國“努力爭取延期”

困擾韓國的是談判期限問題。

近期,韓國新任貿易部長也訪問了美國,但未公佈詳細成果。有韓國高級官員表示,雙方可能無法在7月9日前完成談判,韓方正尋求延長關稅暫緩期。

而在韓國國內,民衆近期已多次舉行示威,抗議美政府濫施關稅。

路透社稱,由於韓美兩國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韓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幾乎實行零關稅,因此美國將注意力集中在匯率和國防成本等其他問題上。

印度:談判進入“加時賽”

據印度新德里電視臺報道,印度代表團最初計劃在美停留兩天。但截至7月1日,美印談判已進入第六天。

印度財政部長近期表示,農產品和乳製品是印度在談判中的“重要紅線”。

另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7月1日表示,美國可能與印度達成一項貿易協議,財長貝森特也表示,美印“非常接近”達成一致。不過,也有消息指出,雙方因爲在汽車零部件、鋼鐵和農產品進口關稅問題上的分歧陷入僵持。

東盟:“混合”策略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此前報道,美國政府以所謂“對等關稅”重棒打擊東南亞國家,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都表示願做出調整,爭取同美國進行談判與合作,以達成貿易互惠,最終避開高昂關稅。

據彭博社報道,6月底,越南總理範明政表示,他預計在談判期限到來前,兩國將達成協議。路透社稱,印尼於6月30日放寬了部分商品的進口許可要求,泰國則提出包括降低自身關稅、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以及增加投資等方案。

越通社稱,東盟正在採取“混合”策略應對美國關稅上漲:一方面保持區域內部團結,另一方面允許各成員國靈活地與美國進行雙邊談判,以保障各自利益。

來 源丨央視網綜合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