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更多美國祖父母疲於“帶孫子”

美國《大西洋》月刊4月13日文章,原題:祖父母們已經不堪重負  美國老年人承擔的帶娃責任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74歲的美國女性艾琳娜和丈夫原本計劃退休後搬到懷俄明州安享晚年,結交新友,做志願者,徒步穿越白雪皚皚、風景如畫的提頓山脈。然而,就在搬家約8個月後,這對夫婦接到了女兒的電話,她的預產期就在幾周之內。儘管女兒和女婿在5家託兒所的排隊名單上,但現在她發現,待其產後6周、不得不重返崗位時,他們仍排不上號。因此,這對年邁夫婦拋下美好的退休生活,開着房車,風塵僕僕趕到美國西北部地區,續寫他們的“職業生涯”——當全職外公外婆。

沒老人幫帶娃,七成人恐失業

艾琳娜告訴我,現在的美國老人普遍被認爲“富有且正享受奢侈清閒的退休生活,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出生的千禧一代子女疲於生活之際袖手旁觀”。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美國老人正處於“帶孫子”的鼎盛時期。2022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該國近六成奶奶或外婆曾照看過孫輩,超過40%的奶奶或外婆每週都要帶一次孫子女或者外孫子女。2023年一項哈里斯民意調查顯示,超四成的雙職工父母依靠奶奶或外婆來帶娃;其中近70%表示,如果沒有奶奶或外婆的幫助,他們可能已經失業了。

如果你認爲,幾十年前大多數美國家庭都是三代同堂,祖孫其樂融融,那麼這些數據可能並不意外。但實際情況更加複雜。杜蘭大學歷史學教授卡羅爾·哈伯告訴我,前幾代的美國祖父母通常被視爲家中的權威人物或孱弱多病,他們主要是陪伴孫輩,不一定能帶孩子。

時光荏苒,如今經濟、文化和職場的變遷令父母們不知所措——爸媽困境變成了祖父母困境。艾琳娜正在照顧女兒的“二寶”,“大寶”上託兒所。這意味着在辛苦拉扯大自己的3個孩子之後,她又經歷了4年照顧發脾氣、喫飯漏嘴、偶爾生病的孩子的痛苦。她的許多同輩人不僅要管教孫子或者陪孫子玩,還要跟子女共同撫養孫子。

有的祖父母非常樂意含飴弄孫,有的則壓根不想幹。《祖母在工作》一書作者麥當娜·哈靈頓·邁耶告訴我,許多老人屬於第三類——想偶爾帶娃,又不想整天看孩子。美國老人也有屬於自己的“小技巧”:有些人說他們只願意在一週中的個別日子幫忙,比如當“星期三奶奶”;有些人承諾只能陪孫子玩,不輔導數學或者帶他們看牙醫;有些人會偶爾故意不接成年子女的電話。

美國祖父母正在“迪士尼化”

邁耶對我說,當她採訪奶奶們時,有的奶奶電話會偶爾響起,“她們會看一眼手機,然後說‘哦,我接不了,她今晚肯定讓我帶孩子’。”“間歇性帶孫子”聽起來可能有點吝嗇,但杜蘭大學教授哈伯告訴我,在美國,快樂無憂的爺爺奶奶從來都不是人生常態。

在美國早期歷史上,人們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遠超現在,許多人在當上爺爺奶奶後仍要撫育年幼的子女,而年長的孩子通常會搬出去組建新家庭。祖輩,尤其是爺爺,可能掌握着成年子女居住土地的所有權,他們往往扮演權威長者的角色,管教孫子並傳授人生智慧,但不一定會幫着換尿布。

三代同堂的情況,通常是年邁守寡的奶奶或外婆搬進子女家,她們很依賴別人,有時被單獨安排住一間,很多人不願意帶孫子。和現在一樣,美國老年人普遍渴望“遠距離親密關係”:在自主獨立的同時與家人保持聯繫。美國經濟大蕭條迫使多代家庭數量增加,家庭矛盾頻現。直到養老金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出現,更多老年人得以獨立生活,多代同堂的家庭模式逐漸衰落。到20世紀40年代,祖父母的典型形象變成了慈愛的老人,會主動帶孩子們出去玩。錫拉丘茲大學社會學教授梅里爾·西爾弗斯坦將其稱爲“祖父母的迪士尼化”,如果你去過迪士尼樂園,留意一下有多少嬰兒車是由老人推着的,就會明白這一點。

新一代美國祖父母是家庭“頂樑柱”:他們不僅陪伴你快樂成長,也在繁瑣勞累的生活中與你並肩奮戰。部分原因是預期壽命大幅提升,老年人有更健康長壽的身體來帶孫子。同時,過去幾十年裏,美國單親帶娃、兼顧上班的父母數量有所增加,養娃成本持續攀升。

在過去幾十年中,孩子在父母眼中變得越來越嬌弱,需要保護,越來越不獨立。2021年一項針對英國奶奶的研究發現,許多人驚訝於子女對孫子“望子成龍”的“雞娃”式育兒法。她們以前工作、打掃或喝酒時,會讓自己的孩子在附近閒玩,但現在被要求輔導孫輩學習、接送孫輩參加課外活動。這種育兒觀念的巨大差異可能導致家庭關係緊張。

一些祖父母試圖“抵制”子女的“雞娃”式育兒法。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僅25%的爺爺奶奶認爲當代育兒方式比他們那一代更好。

帶娃能減少孤獨感、保持敏銳

從1991年至2022年,美國祖父母給予孫輩的情感支持越來越多。許多曾試圖逃避看孩子的人並未真正做到“間歇性帶孫子”,“星期三奶奶”往往會變成“星期三、星期六奶奶”。美國老年人的退休時間比上世紀90年代更晚。約四成美國祖父母還在工作。哈林頓·邁耶說,83%還在上班的奶奶表示,自己帶孫子花費的時間精力比自己年輕時從父母那裏得到的還多。有些人推遲退休,因爲他們要爲孫輩提供經濟支持,一些祖父母爲此耗盡積蓄甚至揹負債務,有的還會把換機油的錢花在尿布上。

但是積極帶孫子也有很多益處,不僅是對孫子孫女,對爺爺奶奶亦如是,幫他們減少孤獨感,提高認知韌性,練習同理心、換位思考、玩富有想象力的遊戲有助於老年人保持敏銳。孫輩也讓祖父母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艾琳娜喜歡每天見到女兒,看着孫輩們長大。她年輕時忙於工作,只能把子女送到託兒所。如今,艾琳娜再次獲得彌補遺憾、呵護小生命成長的機會——陪外孫在地板上嬉戲,看着他第一次邁上臺階。(作者菲絲·希爾,蔣麗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