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牛小曼】“我很開心看到中國了不起的喜劇藝術,並與同仁們進行交流,這也是我再次問候中國粉絲的好機會,我深愛着你們。”4月9日至13日,第二屆澳門國際喜劇節在中國澳門與橫琴雙城聯動舉辦,不僅匯聚中國喜劇大咖沈騰、馬麗,還吸引了印度國際影星阿米爾·汗和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的參與。作爲《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等經典寶萊塢影片的主演,阿米爾·汗因其藝術成就和社會影響力,榮獲“幽默先生”稱號。活動現場,阿米爾·汗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強調了“無國界語言”——喜劇的獨特魅力。值得關注的是,本屆澳門國際喜劇節全新設立的“創投風雲劇會”,首次以編劇爲核心、沉浸式舞臺表演爲形式,向全球華語市場徵集300部編劇作品,這一設定令阿米爾·汗稱讚,他認爲“給了年輕人表達的極好機會”。
“我是成龍的忠實粉絲”
環球時報:來到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澳門,感受如何?
阿米爾·汗:我過去讀過許多書,清楚澳門的歷史——這是個有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此聚集和互動。我一直期待來到這座相當美麗、國際化的城市,很開心能夠被邀請來此參加喜劇節,看到中國的喜劇藝術,並與同仁們進行交流。能與中國傑出的喜劇演員合作是我的榮幸。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好的喜劇作品需要哪些要素?
阿米爾·汗: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劇本。我喜歡完整、細緻的劇本,電影的一切始於劇本,寫作是任何偉大喜劇的開始。我從來不願意揹着編劇即興發揮,如果在拍攝時我想到了什麼但編劇不在場,我會主動聯繫他們,瞭解他們的感受。當然,不是每個演員都擅長喜劇,擁有喜感和節奏感的優秀演員,以及能正確引導演員表演的導演也十分重要。我認爲中國影壇有許多好的喜劇作品,我很欣賞中國喜劇工作者。
我是成龍的忠實粉絲,他演過很多喜劇,是我這幾十年來一直關注的人。他的動作很棒,但我愛的是他的節奏感和喜感,他在作品中的表現時機把握得很好。時機對一部喜劇很重要,哪怕提前半秒或晚半秒,效果都會打折。有些人有天賦,比如沈騰,他的時間點來得正好,他和馬麗演的電影《抓娃娃》,就是一部好的喜劇作品。
環球時報:對於融合電影、舞臺劇、脫口秀和創投機制的喜劇節模式,您怎麼看?
阿米爾·汗:事實上,做喜劇非常困難,是一個嚴肅的事情。喜劇節上的“創投風雲劇會”給了年輕人更多表達的極好機會,孕育了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如果我們想要強大的、有創造力的喜劇領域人才,就應該從這些底層創投活動開始尋找。
“中印藝術家合作潛力無窮”
環球時報:中印文化交流接下來可以在哪些方面努力?
阿米爾·汗:印度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兩國藝術家的合作將潛力無窮。這也是我個人非常期待與中國演藝人才合作的原因,他們能做出世界一流的作品。事實上,印度政府正在組織一個名爲WAVES(世界視聽與娛樂峯會)的閉門會議,正在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頂級公司,其中包括與中國藝術家合作。
環球時報:作爲喜劇大師,能否給予面臨壓力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阿米爾·汗:我想告訴大家,三四年前的我也承受着巨大壓力,我的生活經歷了很多,包括情感劇變。在那段時間裏,喜劇真的幫助了我。有一句話叫“笑是最好的良藥”,我真的相信,笑出來會讓你感覺很好。有些非常嚴峻或難以處理的問題,有時幽默能爲你打開一扇門,讓你找到解決方案。這就是爲什麼我非常尊重喜劇演員和喜劇,讓人們露出笑容,這是你能爲社會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擁有幽默感很重要,當生活一帆風順時,它會讓你發笑;但當生活不順利時,好的幽默感就會起到減震器的作用,每當你經歷生活中的困難時期,如果你能笑笑自己,笑笑周圍情況,它會幫助你度過困難時期。
“幽默很容易跨文化轉換”
環球時報:各國喜劇應如何走向全球?
阿米爾·汗:我始終認爲,真正的全球化必須根植於本地化。越是深入本土文化肌理的作品,越能引發世界共鳴,因爲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是非常有趣的。當今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數字平臺正在重塑文化傳播:我們可以觀看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內容,這種跨文化體驗十年前難以想象,它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觀衆聚到一起,給了他們瞭解不同文化的窗口。儘管語言不同,但人類情感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有着同樣的夢想、抱負和情感,也有同樣的恐懼和擔憂。
喜劇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傳播得很好的題材。也許電影中有非常口語(地方特色)的內容,也許有一兩件事外國觀衆可能不理解,但總的來說,我認爲幽默很容易跨文化轉換,成爲無需翻譯的通用語。我想分享一部著名戲劇中的場景:有一個角色,曾僅憑突然出現在臺上的一句“請給我咖啡”就能引發全場爆笑。然而幾個月後,他發現笑聲變得時有時無,最後幾乎消失了。導演告訴他,你現在只是在引人發笑。“一杯咖啡”的喜劇能穿越國界,也能帶來歡聲笑語,可當其刻意追求喜劇效果時,反而適得其反。在喜劇中,真誠遠比技巧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