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近期,美國政府針對外籍學生和研究人員的取消簽證和驅逐出境行動升級,其中,基數巨大的中國留學生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羣體之一。在這一背景下,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學等學校的四名中國留學生上週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
負責該案的律師、德恆律師事務所硅谷辦公室負責人朱可亮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表示,近期被美國政府取消簽證身份的留學生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美政府相關行動“史無前例”,且帶有種族歧視意味。在此背景下,此次訴訟不僅旨在維護四位原告的個人權益,也意在爲更多可能受到影響的留學生提供法律保護。
近期,美國大範圍吊銷國際學生簽證帶來的恐慌情緒持續瀰漫。據美國媒體報道,截至美東時間4月12日晚9時,共有188所美國高校確認了965名國際學生和應屆畢業生的合法簽證被吊銷。由於部分高校未提供確切人數,實際總數預計更高。此前4月9日,中國教育部已發佈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選擇赴美有關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範意識。
朱可亮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此次起訴美國政府的四名原告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他們分別來自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和辛辛那提大學。四名中國留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同,有建築設計,也有理工科,但都面臨學生簽證被註銷的情況。其中一位原告應於下個月畢業,另一位原告將於三四個月後畢業,被註銷簽證意味着他們面臨是否必須立刻離開美國、能否繼續學業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據瞭解,四名中國留學生作爲原告對美國政府官員提起訴訟,主張當局未提供任何通知、聽證或證據,僅憑模糊的國家安全理由終止身份,甚至將數年前已撤銷的交通罰單作爲依據。
“美國有關方面給到他們的都是一些看不出真實原因的理由,比如一些所謂的‘犯罪記錄’。實際上,這幾名原告都沒有被法院定罪過,他們有的曾被起訴,但最終結案時都沒有被定罪,案子被檢方自己撤銷了。”朱可亮舉例稱,其中一名原告代表曾被起訴,但最終定案時未被定罪,且法官專門加上一條判決,稱該案所有卷宗應當封存,不應被當作證據使用。
“依據美國法律,沒有定罪,當事人即應被認爲是清白無辜的。”朱可亮稱,一個外國學生獲得簽證進入美國境內之後,即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美國移民局不應以上述所謂的“不良記錄”爲由取消他們的簽證,這不符合美國憲法對法定程序的規定。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全美各地多所高校表示,近期,一些國際學生的簽證在沒有收到事先通知的情況下被撤銷。這在校園裏引發了混亂,也讓學生們感到恐慌。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等學校表示,校方沒有被告知這些國際學生的簽證被撤銷,甚至沒有被告知原因。這些學校是通過監控國際學生的數據庫發現的,在某些情況下是因爲移民官員實施了逮捕行動。
朱可亮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近期美國註銷外國留學生簽證的規模非常龐大,“在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他介紹稱,以往簽證取消大多是個案,如犯下重罪或沒有維持全職學生的身份,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當事學生也收到提前通知,並有權去移民法庭做申訴。
但這一次的情況有很大不同。“這次不是個案。我們現在所聽到的情況就有成百上千例,實際數字可能還要更多。有的美國政府給了原因,有的我們根本看不出是什麼原因,有的僅僅是因爲拿到一個交通罰單。我們也聽到,有完全沒有任何記錄的學生也被取消了簽證。”他認爲,“我唯一能看出的規律是,這次針對的絕大部分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
朱可亮表示,作爲原告律師,他認爲,當前美國大規模註銷留學生簽證的行動具有種族主義色彩。“在美國,來自中國和來自印度的留學生數量差不多,是最多的兩個國家。但我們瞭解到的情況是,這次被影響的學生裏,大部分都是中國學生。”
朱可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11日向法庭遞交訴狀後,當地時間15日,他和團隊又向法院遞交了對“臨時禁止令”的申請,請求法官近期宣佈美國政府成批取消留學生簽證的行爲是非法的,併發布判決,要求美政府恢復受影響的學生的簽證和身份。他表示,期待法庭能在未來一兩週內就此舉行聽證會。
他介紹稱,“在過去的這個週末,我們已向國際留學生羣體徵集信息。目前已有36個國際留學生向我們遞交了書面證詞。他們來自於30所不同的大學,覆蓋全美。其中,31名學生來自中國大陸,1名來自中國臺灣地區,3名來自伊朗,還有1名來自印度。”朱可亮表示,上述書面證詞都已呈交給法庭。
據這名美國華人律師介紹,“臨時禁止令”的申請,旨在讓保護的範圍不僅停留在此次起訴美國政府的四位原告,而是覆蓋到全美境內所有面臨簽證註銷風險的留學生。“我們認爲,這已經是一個公益案件。我們的最終目的也不是僅僅爲了這四名中國留學生,而是保護所有受影響的留學生。無論來自中國、印度還是伊朗,美國政府都不應在沒有經過任何法定程序的情況下,任意大規模取消他們的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