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證隨時吊銷,經費說砍就砍,亞洲學生還要考慮赴美留學嗎?

新加坡亞洲新聞電視臺網站4月10日文章,原題:新加坡和亞洲學生是否應重新考慮赴美留學計劃?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3月底對記者表示,他已經撤銷了約300人的簽證,其中包括部分學生簽證。隨後又有消息稱,加利福尼亞州的多所大學和哈佛大學都出現了學生簽證被撤銷的情況。儘管事態正在迅速發展,但美國移民部門至今仍未公開給出清晰的解釋。在這種情況下,國際學生的赴美留學計劃正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對於新加坡學生來說,在各種申請截止日期臨近之際,美國政府不斷取消學生簽證,並威脅將外國學生驅逐出境。現在是否應該接受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

被鎖定的學生是誰?

據稱,一些被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盯上的學生曾參與聲援巴勒斯坦的活動。其中,第一批被美國移民部門執法人員拘捕的人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的巴勒斯坦裔研究生馬哈茂德·哈利勒,他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

另一名被捕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是來自韓國的本科生鄭允瑞,她自7歲起就居住在美國。雖然也被拘捕,但她似乎並非主要組織者。值得注意的是,同哈利勒一樣,鄭允瑞也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但如今兩人都面臨綠卡被撤銷的程序。

同時,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顯示身穿便衣的執法人員在街上逮捕了美國塔夫茨大學一位名叫魯梅伊莎·厄茲蒂爾克的土耳其籍博士生。厄茲蒂爾克持有學生簽證,曾在校報上與人聯名發表文章支持巴勒斯坦。目前,她仍被拘留中。

只要低調就沒事?

在談到撤銷學生簽證的理由時,魯比奧稱:“讓那些來到校園搞破壞的學生進入美國,簡直是太瘋狂了。我們每天都在尋找這些搗亂的瘋子。”魯比奧已指示駐外的美國使館及領事館官員,對學生簽證申請人的社交媒體進行嚴格審查,尤其是檢查是否存在批評美國的言論。

有觀點認爲,對於那些努力學習的普通國際學生而言,赴美留學可能並不需要過分擔心。或許他們可以像往常一樣生活,只要專注於棘手的考試,而不必擔心移民官員上門。

但問題在於,美國政府未言明的信息或許更耐人尋味。魯比奧高調宣揚自己在驅逐“瘋子”中所發揮的作用時,並未承諾那些遵紀守法、不擾亂校園秩序的學生會始終受到歡迎。這種遺漏可能是蓄意爲之。即便是曾經助力硅谷蓬勃發展的高科技人才的簽證,未來的供應也可能收緊。

雖然在美國的外國人享有“言論自由”,但入境或居留簽證更像是一種特許權。移民法賦予國務院(魯比奧所主管的部門)廣泛的裁量權,可撤銷任何被視爲威脅者的簽證。

要擔憂的事還有很多

隨着全球緊張局勢加劇,新加坡的學生可能也會擔心自己在美國的處境。調查顯示,校園霸凌事件與美國領導人的煽動性言論相關,這類言論似乎助長了針對外國人的騷擾行爲。有媒體報道稱,2024年美國大選後,包括大學在內的教育機構也發生了類似事件。

因科研經費岌岌可危,對於攻讀研究生的學生而言,或將面臨機會銳減的處境。美國政府正重新評估對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頂尖大學的聯邦撥款,他們指責這些學校過度強調“多元化、平等、包容”項目,且在遏制2024年聲援巴勒斯坦的活動方面不夠積極。

美國各地的大學都擔心,未來的聯邦撥款將與意識形態掛鉤。多年來,有說法稱“批判性種族理論”已經滲透美國教育體系。不久前,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史密森學會和美國學校停止用“負面角度”來描述美國曆史。

此外,一些如氣候變化相關研究等科研項目經費也可能被砍掉。即便研究符合政府意識形態,也可能受到“政府效率部”削減開支的影響而失去撥款。

在當前這種情況下,國際學生需要結合自身情況理性思考是否要赴美留學。(作者馬可·塞奈特,林煜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