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4月12日文章,原題:校園戲劇衰落,英國開展後臺工作培訓 校園戲劇科目的衰落已對英國現場娛樂產業產生嚴重連鎖反應,直接的衝擊體現在劇院技術與工藝部門的人才短缺上。儘管英國政府將創意產業列爲八大“經濟增長驅動領域”之一,但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60%的劇院面臨日益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英國國家劇院執行董事凱特·瓦拉表示,“表演藝術科目的學生人數下降68%,參加相關戲劇考試的人數也在減少。年輕人甚至不再將戲劇視爲可行行業。”
對此,國家劇院近日宣佈了一項全國性培訓計劃,以增加技術人才供應,從服裝設計製作、佈景搭建到計算機技術領域。爲培養新一代的劇院匠人,國家劇院將在銀行支持下擴建其“國家劇院技能中心”。該中心目前提供實習、培訓課程、學徒項目及劇院各部門的工作機會。
道具部學徒莎拉是受益者之一。她說:“道具製作是我從未考慮過的職業,但我真的很喜歡。我以前從未見過藝術類學徒項目,所以根本不知道這條路徑存在。在這裏學到的木工、傢俱製作、繪畫等技能都可以應用於其他領域。”
瓦拉說:“文化領域職位空缺率達30%,源於技能人才短缺。人工智能等未來技術可能改變行業面貌,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其實很多人渴望從事這行,但他們不知如何入門。”研究顯示,75%的18至25歲英國年輕人希望進入創意產業。
諾丁漢劇場首席執行官斯蒂芬妮·西爾表示,傳統學徒制消失加劇了各地劇院困境,“過去這類崗位常吸引心靈手巧的人才進入劇院。如今情況與10年前大不相同,因爲孩子們在學校不接觸戲劇,不再參與道具製作、燈光操控或佈景繪製,人才輸送管道已枯竭。”
西爾說,新鮮血液缺失導致資深工作者非常寶貴,“沒有學徒,老員工永遠無法退休,但其中有些工作對體力要求很高。同時,部分受過培訓的年輕人被薪酬更高的現場音樂產業或影視行業挖走。”
瓦拉預計國家劇院技能中心將在未來3年內使1.5萬人受益,“創意產業與教育系統的關係是核心所在,既要培養足夠多受過訓練的從業者,讓教師能在初中教育階段開展表現藝術教育,建立學生的從業信心,也需要通過此類合作,爲受訓者打開就業通道。”(作者瓦妮莎·索普,穆弈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