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近年來,尼泊爾和中國已發展成爲更加穩固、全方位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在多個維度實現了互惠互利。”尼泊爾前副總理兼外長、尼泊爾大會黨領導人蘇加塔·柯伊拉臘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尼泊爾內部政黨輪替頻繁,但繼續推動對華合作已成爲該國各方政治力量的共識。“尼泊爾各個政黨都承認,中國是尼泊爾不可替代的發展夥伴。”
今年是中尼建交70週年。去年12月,尼泊爾總理奧利在宣誓就職後不到5個月即對中國進行訪問。其間,兩國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被輿論視爲中尼關係向前發展的“又一步”。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採訪中,蘇加塔多次表達了加強同中國合作的意願與承諾。她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和跨境鐵路等項目的“加持”下,尼中兩國合作正從傳統友好走向以基礎設施、貿易和互聯互通爲核心的全面戰略合作。加強同中國的合作,不僅有助於推動該國經濟增長,更能使尼泊爾融入更廣泛的地區交通網絡。她認爲,不管是正在推動中的中尼跨境鐵路,還是近年來中國在尼泊爾的水電投資,又或是兩國在通信領域的合作,都符合尼中兩國的共同利益。
今年3月,應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邀請,蘇加塔曾率領尼泊爾大會黨幹部考察團來華參觀考察。在考察結束後,她表示,尼泊爾民衆對中國的發展充滿欽佩與敬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科技進步與民生大幅改善,許多尼泊爾人不僅把中國視爲“可靠的發展夥伴”,也視爲“我們自己發展道路的靈感源泉”。
蘇加塔在採訪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今,長期維護對華關係已成爲尼泊爾的“國家共識”,無論哪個黨派執政都是如此。政黨輪替可能會帶來政策優先級或決策節奏的調整,但不會改變該國總體上加強對華關係的承諾。她認爲,尤其是在經濟合作、基礎設施建設、文化交流等領域,加強同中國的聯繫更是超越黨派分歧,獲得廣泛支持。
“我認爲有三大因素保證了尼中合作的可持續性。”這名尼泊爾前外交部長表示,“一是項目本身的連續性:像博克拉國際機場這樣的項目,一旦進入實施階段,即使是反對黨也不願意輕易推翻。二是尼泊爾精英界的共識:尼泊爾所有主要政黨都承認,中國是不可替代的發展夥伴,在對華合作方面,各個黨派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是在合作的速度上,而非是否要對華合作的方向上;三是廣泛的地方合作:尼泊爾的七個省和中國的省份有直接對接,尤其是在農業和旅遊領域,我們與中國的雲南和西藏保持密切合作,這些都加強了雙邊關係的穩定性。”
作爲夾在中印兩個大國之間的國家,尼泊爾的外交傾向一直頗受外界關注。而隨着近年來美國加強在南亞的存在,地區國家如何保持獨立、避免捲入大國博弈也面臨新的挑戰。
蘇加塔告訴記者,保持與中國、印度及所有國際夥伴的“平衡關係”,對尼泊爾來說至關重要。尼泊爾奉行“不結盟政策”,旨在維護國家主權,並保證該國能從不同的發展夥伴提供的機遇中獲益。因此,該國一直在努力避免成爲中、印、美等大國競爭的“棋子”,並試圖和三國都保持“建設性的、透明的”合作關係。
“尼泊爾歡迎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時對印度市場保持開放。”她認爲,尼泊爾可同時邀請中國和印度的科技公司投資該國的經濟特區。“我們也可以參考東盟經驗,強化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作用,確保南亞地區的話語權不被某個單一大國所主導。”
據媒體公開報道,2022年,尼泊爾議會批准了與美國簽署的極具爭議的“千年挑戰計劃”協議(MCC)。該協議規定,美國政府“援助”5億美元用於尼泊爾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但美方同時聲稱,MCC是所謂“印太戰略”的一部分。由於擔心尼泊爾就此被美國拉入軍事同盟,MCC協議在尼泊爾引發激烈爭議,並導致多起抗議活動。今年1月,現任美國政府下令暫停美國務院大多數對外援助項目,美國-尼泊爾的MCC協議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有消息稱,MCC的部分項目或面臨無限期暫緩。
對此,蘇加塔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尼泊爾將探索和其他國家合作的可能途徑,尋求更多元化的投資與合作。作爲尼泊爾的鄰國、友好國家和可靠的發展夥伴,中國無疑是填補這一空白或拓展合作的重要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