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政策引發混亂,線上線下瘋狂囤貨,美多地民衆加入“搶購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受美國最新關稅政策影響,全美多地民衆因擔憂物價上漲,紛紛湧入超市“清空貨架”,部分地區的超市搶購場面堪比自然災害與疫情時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日報道稱,特朗普釀成的這場“自殘式的關稅危機”已經引發了相當程度的混亂。

“這是刮颶風了嗎?”面對超市裏空空如也的貨架,波士頓居民喬思林不禁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另一位採購者表示:“我們也不想陷入恐慌,但該買還是得買。大家都看到了新冠疫情暴發後,衛生紙與其他日用品的搶購程度是怎樣的。”但貿易戰與疫情不同,美國國內的新一輪“大采購”並不僅限於日用百貨,還有不少消費者抓緊下單各類大宗商品——如汽車與家電。50歲的紐約市民佩格羅說,他聽到關稅的消息後就馬不停蹄地開始“爆買”,一夜之間購買了價值3000美元的汽車零配件和家用電器。爲購買一臺中國產的海信電視,他跑了紐約好幾家店,終於在皇后區的一家電器行搶到了最後一臺庫存(如圖)。

除商場、超市異常火爆外,美民衆近日還忙於網購。大四學生羅奇一邊聽美國政府有關關稅的發佈會,一邊匆匆下單了約400美元的服裝,她的男友則一口氣購買了3箱啤酒,把冰箱塞得滿滿當當。羅奇慨嘆道,近期全校都在談論關稅政策對物價的影響,不少高年級的同學擔心一畢業就會遭遇經濟寒冬。加州州立大學教授沃爾什近兩日也在亞馬遜上清空了購物車,她無奈地表示這叫“省錢省到一文不剩”。

民意調查機構YouGov的最新民調顯示,目前,多達67%的美國成年人堅信日常消費品將面臨物價上漲。有經濟專家表示,預計未來數週美國一系列的進口商品價格都會大幅上調,消費者將直面關稅政策帶來的巨大沖擊。在一系列的消費品中,美國本土無法大規模量產、卻又不可或缺的商品或將最先迎來漲價潮,比如咖啡、茶飲、牛油果、傢俱、鞋子服飾、汽車以及其零件等。媒體透露,美國的理財顧問近日也格外繁忙,總有客戶諮詢他們一些“不同尋常的財務問題”,如“家裏到底該留多少現金”。還有不少人考慮“開設境外賬戶”,或者將美元兌換成黃金、比特幣。據無黨派政策研究機構“耶魯預算實驗室”推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普通家庭每年增加3800美元(約合2.77萬元人民幣)的開支,而相關政策造成的連鎖反應將對低收入羣體造成嚴重衝擊。該羣體高度依賴受美國關稅打擊的多個國家出口的商品,而這些商品支撐起了美國各類平價商店、折扣店的貨源。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稱,不少民衆擔憂這樣的狀況將會長期持續。一名芝加哥的受訪者表示:“我不信關稅這東西(有用),它只會抬高所有東西的價格。我現在已經開始擔心養老金賬戶。隨着生活成本的大幅增長,人們根本就存不下什麼錢。”另一位受訪者則頗具諷刺意味地說:“這給選民上了很好的一課……這很糟糕,但畢竟是我們選的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