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下關稅核彈,盟友:“抵制美國貨”!

美國要對所有貿易伙伴加稅了!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將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徵10%關稅,並將對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和地區徵收不同的、更高的“對等關稅”。

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對外加徵關稅的消息層出不窮。從鋼鋁、汽車、藥品、芯片,再到現在面向所有貿易伙伴加徵關稅,美國正明晃晃朝全世界搶錢。

連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羣島這樣滿是海豹、企鵝的無人島,都上了徵稅名單,加拿大、歐盟、日韓等美國所謂的盟友,也是難逃劫數。當“美國優先”背後的本質——“美國獨佔”對全球自由貿易的破壞力越來越強,美國的盟友們終於認清現實,紛紛“翻臉”。

先來看美國的“好鄰居”。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4月2日表示,將對美國徵收關稅採取反制措施。

最近一個月,加拿大一直向美國表達不滿。

3月5日,加拿大全國性報紙《環球郵報》在頭版刊登“強大和自由”寥寥幾字,表達對美國發動關稅戰的抗議;

6天后,安大略省省長福特宣佈對出口美國的電力加價25%,稱除非美國徹底取消關稅威脅,否則“安大略省絕不會退縮”;

隔天,加拿大政府又宣佈對總計298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的反制關稅;

21日,加外長梅拉妮·喬利稱,將在美國高速公路沿線豎立一系列巨幅廣告牌,開展反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宣傳。

前幾天,加總理卡尼稱“美國不再是一個可靠的貿易伙伴”,認爲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傳統關係已經結束,需要“將貿易關係轉向其他地方”、“大幅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大西洋對岸則上演着關稅“拉扯戰”。

歐盟委員會3月12日宣佈,決定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反制關稅。次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揚言“報復”,要對葡萄酒、香檳等酒類產品徵收200%的關稅。

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拉加德曾措辭犀利地說,美國是“將關稅作爲武器進行勒索”。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月3日稱,美國對歐盟等貿易伙伴採取關稅措施,對世界經濟是“重大打擊”,她對此“深表遺憾”,還稱儘管歐盟更希望與美國合作減少貿易壁壘,但“歐洲已準備好作出回應”。

澳大利亞也頻頻發聲,反對美國的關稅政策。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4月3日回應稱,美國政府關稅政策沒有邏輯依據,違背兩國夥伴關係的基礎。此前他就曾表示美國政府拒絕對澳大利亞鋼鋁產品實施關稅豁免“完全沒道理”。

澳大利亞綠黨黨首亞當·班特也稱,美國關稅給澳大利亞敲響了“警鐘”,需要重新考慮與美國的關係,甚至表示澳方應該退出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澳大利亞國庫部長查默斯更是直言,美國加徵關稅適得其反、傷害自身。

還有英國、巴西、以色列、韓國……美國“對等關稅”行政令一出,世界各地的反對聲此起彼伏。

此前,多國民間掀起了“抵制美國貨”的運動:

在加拿大,許多美國葡萄酒和烈酒品牌在商店下架;

在法國,特斯拉2025年2月份銷量下降了26%,名爲“抵制美國:購買法國和歐洲商品!”的社交媒體羣組已匯聚了1.9萬名網友;

在瑞典,3月的一項調查顯示,29%的人曾出於政治抗議拒絕購買美國商品,近40%的人考慮過放棄美國商品。

遭殃的還有旅遊業。《華盛頓郵報》稱,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和好戰言論感到擔憂的外國遊客,紛紛取消赴美旅行計劃,或將令美國旅遊業損失數百億美元。

加徵關稅——採取反制——報復性加稅——一個惡性循環,正節節升級。

正如英國《經濟學人》文章所言,美國加徵關稅是“一種嚴重自殘行爲”。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或許可以在短期內帶來製造迴流、貿易收入增長,但通脹加劇、盟友關係降溫、全球生產供應“去美國化”風潮興起,都會對美國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朝全世界瘋狂加徵關稅能爲美國帶來多少實惠尚無定論,但其“惡果”已經初顯。美國想要靠關稅從全世界“吸血自肥”的如意算盤,註定會落空。

美國的關稅,到底關住了誰?

(“三里河”工作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