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歐洲醞釀多重反制應對美“對等關稅”

新華社布魯塞爾4月4日電 題:歐洲醞釀多重反制應對美“對等關稅”

新華社記者單瑋怡

美國總統特朗普2日簽署行政令,宣佈對所有貿易伙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來自歐盟的產品將徵收20%的關稅。歐盟和歐洲各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稱必要時將採取反制措施予以回應。歐洲各界指出,美國關稅政策破壞全球貿易秩序、擾亂供應鏈,成爲世界經濟不穩定的主要風險源,也爲歐洲經濟復甦蒙上陰影。

歐洲批評美“對等關稅”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日在聲明中表示,美國“對等關稅”與美方想要達成的目標背道而馳,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沉重一擊”,損害全球消費者利益並引發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歐盟方面將採取反制措施。

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主席曼弗雷德·韋伯2日晚在社交媒體X上說:“美國的關稅並非爲了捍衛公平貿易,而是出於恐懼而攻擊公平貿易,損害了大西洋兩岸的利益。”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說:“這對美國、歐洲乃至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錯誤。”

意大利副總理兼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安東尼奧·塔亞尼2日晚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必須避免由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戰,因爲這會損害美國和歐洲民衆的利益。他表示,已開始與歐盟及歐洲夥伴合作進行初步評估並提出共同應對措施。

德國經濟與金融諮詢企業麥克羅蒙基有限公司總裁兼創始人馬丁·呂克說,美國關稅政策將使歐洲經濟增長更爲疲弱,歐洲金融資產價格也會下降。出口導向型國家會受到更多傷害,從而加劇歐洲經濟不平衡,導致內部緊張局勢。“這恐怕是美國有意爲之的。”

斯洛文尼亞經濟學家莫伊米爾·姆拉克指出:“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表明我們過去40年一直在努力建立的全球貿易秩序,如今卻被美國單方面大規模背棄,甚至與之背道而馳。”

英國輿觀調查公司1日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瑞典和意大利民衆支持對美國實施報復措施。丹麥受訪者支持率最高,爲79%。

重點產業尤爲“受傷”

觀察人士指出,以美國作爲重要出口市場的歐洲製藥、汽車、醫療器械、化妝品、酒類、傢俱和奢侈品等行業受“對等關稅”的影響將尤爲嚴重。此外,美國和歐盟圍繞增值稅的爭端仍未解決。如果美國針對歐盟的增值稅進行報復,“對等關稅”可能會超過20%,這對歐盟本已脆弱的經濟將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摩根大通近期發佈分析報告指出,歐盟是“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最大的市場之一”。

德國經濟研究所2日發表聲明說,美國在貿易政策上已明顯背離多邊主義,對全球供應鏈構成嚴重威脅。美國是歐盟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其措施對歐盟國家將產生重大影響。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分析顯示,若發生關稅戰,歐盟對美出口可能會大規模減少,從而導致生產端困境,尤其影響製藥、運輸設備、汽車和電子產品等產業。在此情境下,歐盟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平均下降0.25%,德國GDP降幅約爲0.33%。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指出,面對美國新一輪高關稅措施,歐盟成員國將遭受不同程度打擊,歐盟對美出口兩大重點行業——製藥業和汽車業將面臨直接衝擊,相關產業對美出口佔比較高的德國、丹麥、愛爾蘭等所受影響將尤爲嚴重。

報告還指出,美國關稅政策還可能通過供應鏈傳導,間接影響奧地利及中東歐國家相關產業活動,並可能造成德國漢堡港、荷蘭鹿特丹港等關鍵物流節點運輸量下滑的風險。

觀察人士表示,除了直接經濟影響外,美國貿易政策未來方向及實施方式的極端不確定性,已令全球企業、投資者和政府感到不安。在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的背景下,日益升級的貿易衝突將引發廣泛的溢出效應。

軟硬兩手實施反制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歐洲各國和歐盟機構已開始着手準備反制措施。觀察人士指出,一旦美歐談判未果,歐盟可能通過加徵報復性關稅、動用《反脅迫工具法》,以及對美國服務供應商加強監管等措施進行反制。

首先,歐盟的反制關稅已“箭在弦上”。3月12日,歐盟宣佈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反制關稅;3月20日,歐盟宣佈這些關稅將於4月中旬統一生效,旨在回應美國對從歐盟進口的鋼鋁產品徵收高關稅。

其次,於2023年底生效的歐盟反脅迫工具被部分專家視爲反制措施中的“關鍵武器”。據此,歐盟將對試圖以經濟壓力脅迫成員國改變政策的第三國採取報復措施。該工具反制範圍更加廣泛,歐盟不僅可對商品加徵關稅,還可限制第三國公司參與公共採購項目,或對服務貿易和投資設限。

最後,歐盟也將美國佔據極大優勢的服務貿易視爲潛在打擊對象。法國政府發言人索菲·普里馬3日對媒體透露,歐盟或將對美國數字服務徵稅。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托比亞斯·格爾克表示,如果美歐貿易爭端“走得太遠”,歐盟可能會收緊政策,對美國金融服務供應商加強監管、對科技巨頭徵收數字服務稅等方式都有可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