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漁雙授”的中國智慧(人民時評)

不斷走向世界的中國慕課,讓中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走進更多國家,提升了“全球南方”高等教育的可及性

一塊大屏、一個攝像頭、一根網線,把遠隔萬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學生,引入中國大學的課堂。

“在印尼,我們很難學到這類課程,我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印尼特布卡大學的學生迪亞通過在線平臺與清華大學的同學一起學習城市環境工程課程。不必留學,便能享受中國頂尖學府的優質教育資源。

讓知識傳播無遠弗屆,讓渴望學習的個體不囿於一地一域,這是慕課的獨特魅力。截至2024年底,我國智慧高教平臺共上線優質在線課程3.1萬門,用戶覆蓋183個國家和地區,超過9300萬人次訪問;“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平臺向全球學習者開放1000餘門、14個語種的課程,累計學習人次達67萬。從起步之初只有5門課程、上百名用戶,到如今走出國門、享譽世界,中國慕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爲我國教育開放的一張名片。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在一些國家,受制於較爲薄弱的高等教育條件,知識成了一項稀缺資源。破解當今世界存在的一系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彌合“知識鴻溝”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

作爲數字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慕課提供了開放共享的知識載體,有助於解決“知識鴻溝”、推動“知識普惠”。西安交通大學設立絲路培訓基地,上線數十個培訓專題、近百門國際課程,培養了來自10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超1萬名學生及企業人員;西南交通大學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開展課程、教材建設,培養了來自80餘個國家的超5000名軌道交通人才……不斷走向世界的中國慕課,讓中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走進更多國家,提升了“全球南方”高等教育的可及性。

過去是資源出海、活動出海,如今是服務出海、標準出海,“慕課出海”正從“1.0”邁向“2.0”。完善與國外高校的課程共享、學分互認機制,探索微證書項目等更具吸引力的學習成果轉化形式;牽頭成立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與全球30餘家知名高校和在線教育機構合作搭建課程引進與輸出雙向溝通渠道;發佈《慕課發展北京宣言》《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等,與世界分享中國數字教育經驗……中國慕課“出海遠航”的過程,也是中國主動擴大教育開放、推動全球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過程。

放在現代化的視角來看,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教育是發展的基石。立己達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這是中國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出海遠航”的中國慕課,到獨具特色的魯班工坊,再到精準服務當地發展的“海絲學院”“絲路學院”,中國帶去的不僅有具體的項目,還有發展的後勁。“慕課出海”折射的,正是中國“魚漁雙授”的獨特智慧。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在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的悠揚交響中,教育是其中一個美妙的音符。讓更多師生“雲端”相聚,讓知識傳播“跨山越海”,讓國際教育合作的版圖不斷擴大,中國的腳步堅定向前、不會停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