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除了中國的天宮空間站,目前全球正在運營的大型空間站就是由美俄等多國共同運營的國際空間站。儘管預計到2030年左右才正式退役,但目前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國際空間站正因老化問題陷入危險狀態之中。目前,美國的一些私營航天企業也試圖打造商業化空間站。不過,這一發展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之後退役的國際空間站存在很大變數,而商業空間站自身的發展也充滿挑戰。
美國太空棲息技術公司Vast Space日前宣佈,該公司正在建造的全球首座商業空間站Haven-1,計劃2025年由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至近地軌道,還將訂購兩次載人“龍”飛船,相繼將商業宇航員送到Haven-1空間站,以支持商業任務。不過,這並不是唯一一家希望建造商業空間站的私營公司。據美國“太空”網報道,總部位於休斯敦的Axiom Space公司日前宣佈,通過修改將空間站模塊發射到地球軌道的順序,該公司最早將於2028年開始運營一個自由飛行平臺。Axiom此前計劃在2030年開始運營其商業空間站,新計劃提前了兩年。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私人空間站的發展前景廣闊,具有多方面的潛力和機遇,例如,商業太空旅遊、科研與技術創新、太空製造與生產、通信與數據服務、國際合作與市場拓展等。
不過,龐之浩認爲,商業私人空間站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是鉅額資金需求。從設計、建造到發射及長期運維,需大量資金。私人企業融資壓力大,投資回報週期長。二是技術難題。要在太空環境穩定運行,需攻克生命保障、軌道維持、太空對接等複雜技術。像SpaceX星艦多次試飛才成功,私人企業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有限。三是法規政策不明。當前國際空間法多基於政府間合作,私人空間站運營涉及的產權、責任界定、太空垃圾處理等法規尚不完善,易引發糾紛。四是市場風險。太空旅遊、科研服務等商業前景雖廣,但市場規模初期有限。經濟形勢、突發事件影響消費意願,客戶數量和收入難達預期。五是安全保障挑戰。太空環境複雜,面臨微流星體撞擊、輻射等威脅,必須有可靠的安全系統。(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