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5)“全球糧食體系與安全”分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及該校團委聯合承辦,匯聚了來自全球的學術專家、國際組織代表及媒體代表,聚焦“全球糧食體系與安全”這一關乎人類未來的核心議題,爲應對全球性挑戰凝聚智慧、擘畫藍圖。
當前,糧食安全已成爲捍衛全人類生存權與發展權的關鍵堡壘。論壇上,各代表圍繞政策協同、技術創新與青年參與三大維度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深入探討,旨在攜手增強全球糧食體系的韌性、包容性與可持續性。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李明在論壇致辭中深刻闡述了中國立場與中國實踐。他指出,面臨氣候危機、地緣衝突、發展轉型三重挑戰,糧食安全議題與全人類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休慼相關。在這一系列嚴峻挑戰下,中國以大國觀爲引領,實現產量韌性攀新高、科技驅動質效雙增以及治理體系迭代升級。他強調,中國人民大學將繼續堅持深耕理論創新,提煉鄉村發展經驗範式;推動跨學科融合,開展相關研究;培育青年力量,推動中國經驗國際化,鼓勵青年投身全球糧食治理。爲全球糧食安全治理貢獻中國力量與中國智慧。
論壇上,對於如何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高級項目專家凱倫·馬丁內提出需要技術之外的三大支撐,包括穩固的夥伴關係、支持性政策和對人力資源的投資等。她表示,亞太地區農業是民生與經濟的核心,但受氣候變化等影響,該區域糧食安全問題突出。她認爲,亞太地區各國可通過共享技術、經驗與策略,加速打造韌性強、包容性高的氣候智能型糧食系統,推進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減貧、零飢餓及氣候行動目標。
論壇期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李建偉、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鬍向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國強等權威專家相繼發表了主題報告,分別就人口變化對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影響、“食物供需適配”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辯證關係,以及如何深化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合作等前沿議題進行了深度剖析,引發了與會嘉賓的熱烈反響。
與會各方一致認爲,糧食安全是考驗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成效的時代問卷。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搭建了一個高效、務實的國際對話平臺,更彰顯了國際社會通過創新與協作應對共同挑戰的堅定決心。論壇力促將達成的“全球共識”轉化爲共克時艱的“集體行動”,爲推動實現全球糧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目標,譜寫合作共贏的新篇章注入強大動力。(玉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