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今年前5個月,保險資管機構登記的資產支持計劃(險資版ABS)規模達1335.96億元,同比增長58.88%,創近年新高。在低利率環境與“資產荒”背景下,險資正加速通過ABS佈局綠色能源、科技租賃等戰略產業,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據中保登公司披露,5月以來,光大永明、大家資產等兩家公司合計登記160億元ABS產品,僅是全年高增長的縮影。今年前5月,國壽投資、百年資管等14家保險資管公司共登記31只ABS,規模多爲數十億元,底層資產涵蓋租賃債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委會副會長支培元指出,ABS收益率相對同評級企業債更具吸引力,且期限匹配險資負債久期,成爲優化收益、平衡資產負債的核心工具。
險資ABS佈局策略正從單一品種轉向“ABS+REITs+債券”多元化組合。例如,通過基礎設施收費收益權ABS與公募REITs搭配,兼顧現金流穩定性與資產增值潛力。此外,隨着中資企業海外資產證券化加速,跨境ABS或成險資全球化配置新突破口。頭部機構如人保資產明確表示,將聚焦持有型不動產ABS及“新質生產力”龍頭企業項目,服務產業升級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
儘管ABS市場擴容顯著,但行業仍面臨估值標準缺失、信用風險管控等挑戰。非標ABS缺乏統一估值體系,底層資產現金流預測複雜,易引發定價偏差。此外,在會計準則調整下,ABS多被劃入公允價值計量(FVTPL),市場波動將直接影響險企利潤表。
在綠色金融政策加碼及第三支柱養老體系建設的推動下,ABS有望在綠色轉型、普惠消費等領域釋放更大潛能。業內普遍認爲,ABS不僅是險資應對低利率環境的工具,更是主動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路徑,其規模增長將進一步促進資產證券化市場規範化發展。(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