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持倉轉向AI醫療賽道 醫藥平臺股成投資新寵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度報告相繼披露,多隻醫藥主題基金在AI醫療浪潮的推動下,顯著調整了投資組合,從傳統“純醫藥股”轉向具有數據入口價值的醫藥平臺股。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市場對醫藥互聯網數據價值的重新評估,更凸顯了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巨大潛力。

基金投資策略趨同 醫藥平臺股成熱門選擇

隨着AI與大數據技術的商業價值日益凸顯,醫藥主題基金的投資邏輯發生顯著變化。多隻基金大幅減持創新藥股票,轉而增持具有數據入口價值的醫藥平臺股。例如,永贏醫藥健康基金2025年一季度前十大重倉股包括華大智造、美年健康、華大基因、衛寧健康等,均爲醫藥賽道入口平臺股,徹底告別傳統醫藥股。

同樣,長城消費增值混合型基金也進行了類似調整。其一季度前十大重倉股與永贏醫藥健康基金高度重合,而2024年末該基金的主要持倉對象還是苑東生物、貝達藥業等純醫藥股。這種趨同的投資策略表明,公募基金對AI醫療賽道的佈局已形成共識。

AI醫療重塑醫藥賽道 數據價值迎來重估

醫藥產業平臺公司的數據要素價值正面臨全面重估。隨着AI技術深入醫療場景,巨量真實世界診療數據在AI賦能下,將形成巨大的商業挖掘空間。例如,北京兒童醫院“AI兒科醫生”上崗、瑞金醫院病理大模型效率提升百倍、華爲組建醫療衛生軍團等,均表明AI醫療已從“輔助工具”升級爲“診療基礎設施”。

長城消費增值混合基金經理龍宇飛表示,隨着中國在大模型、醫藥研發創新領域的競爭力提升,過去幾年受壓制的醫藥板塊,尤其是科技成長型公司,將迎來投資機會。他強調,AI等新技術爲醫藥健康行業帶來了創新藥研發效率提升、診療模式升級等新機遇。

永贏醫藥健康基金經理郭鵬則認爲,大模型技術降低了醫療AI應用成本,多模態技術打通了數據壁壘,將最大化挖掘醫療數據價值。他指出,國內醫院端擁有海量真實世界診療數據,隨着算力及分析能力提升,這些數據將形成更真實的疾病圖譜,助力藥廠新藥研發、升級診療方案,推動診療數據與醫療效果形成閉環。

業內人士分析,公募基金此次集體轉向AI醫療賽道,既是對技術變革的敏銳捕捉,也是對醫藥行業長期價值的重新審視。隨着AI技術的持續滲透,醫藥平臺股的數據入口價值將進一步釋放,爲投資者帶來新的增長機遇。(水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