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債市“暴動”倒逼政策調整: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引發全球關注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本週全球金融市場迎來劇烈震盪,素有“全球資產定價之錨”之稱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下逾20年來最大單週漲幅,引發市場對美國政府政策可持續性及全球資本流向的深度擔憂。分析指出,債市劇烈波動已直接施壓特朗普政府調整貿易政策,但長期風險仍在積聚。

美元債市“暴動”迫使政策轉向

截至本週五收盤,10年期美債收益率單週飆升逾40個基點,創2003年以來最大漲幅。債券價格與收益率反向而行,表明投資者正加速拋售美債。法國巴黎銀行策略師Sam Lynton-Brown指出,美債風險溢價持續高企,反映市場對長期通脹、財政赤字及地緣衝突的擔憂加劇。

凱投宏觀首席經濟學家Neil Shearing直言,債券市場的動盪是特朗普政府本週宣佈部分凍結關稅攻勢的核心推手。“債券市場掌控着政府的借貸成本。當市場功能受損的跡象顯現時,恐慌情緒從財政部蔓延至白宮,最終促成政策轉向。”

貿易戰反噬美債融資鏈

美國國債的“資金來源危機”正成爲新的焦點。中國、日本等美國主要海外債主恰是此輪關稅戰的主要目標。傳統上,這些貿易順差國將美元收入迴流美債市場,爲美國財政赤字提供融資。然而,特朗普政府削減貿易赤字的政策目標與這一機制形成根本矛盾:若順差縮水,各國購買美債的意願和能力恐同步下降。

“美國在揮舞關稅大棒時,可能低估了其對自身融資能力的反作用,”傑富瑞經濟學家Mohit Kumar警告,“若貿易伙伴減少對美債的配置,美國財政部將被迫以更高成本發行債券,進一步加劇赤字壓力。”

政策信用透支 全球加速“去美國化”

市場更擔憂的是,美國單邊主義政策正削弱其作爲經濟夥伴和地緣政治盟友的可靠性。Mohit Kumar指出,各國或將加速減少對美貿易依賴,轉而在區域供應鏈和盟友體系中尋求替代方案。“歐洲已意識到美國不再是可靠盟友,戰略自主傾向增強;亞洲經濟體也在推動本幣結算以規避美元風險。”

美債風險遠未出清

儘管暫緩關稅升級試圖安撫市場,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爲,債市動盪暴露的結構性矛盾難以短期化解。一方面,美國財政赤字佔GDP比例已逼近6%,創非危機時期新高;另一方面,美聯儲縮表與海外投資者撤離形成“供需雙殺”,美債長期吸引力面臨考驗。

“市場不會忘記貿易戰隨時可能重啓,”Garvey強調,“當前的風險溢價水平顯示,投資者仍在爲美國政策反覆性與債務可持續性索要高額補償。”

隨着全球資本重新定價“美國風險”,這場由債市掀起的風暴或將持續衝擊華盛頓的政策選擇,併爲全球經濟格局重塑按下加速鍵。(水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