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高盛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MSCI中國指數與滬深300指數在未來12個月內預計將分別實現11%和15%的漲幅空間,爲投資者描繪出一幅積極的市場前景圖。
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付思於4月11日表示,在當前的行業配置策略中,消費板塊依舊是首選,同時,醫藥板塊因受益於政府支出政策及高股東回報主題,也成爲重點關注對象。
A股市場近期表現或超港股
高盛在研報中重申了對A股市場的樂觀預期。報告指出,鑑於當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A股市場憑藉其國內投資者主導的結構及對國內政策動向的高度敏感性,預計將在近期展現出優於港股的表現。
付思分析指出,近期中國AI領域的市場熱度推動了估值提升,吸引了海外對沖基金與主動管理型資金增加對中國市場的配置。儘管市場波動導致部分資金暫時撤離,但整體倉位仍維持在相對高位,顯示出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持續信心。
從海外基金的倉位變化來看,AI行情之後雖有小幅加倉動作,但倉位水平尚未觸及歷史高位,這意味着市場仍有進一步上行的潛力,且下行風險相對可控。
此外,年初至今,南向資金淨買入額已達730億美元,同比增速創歷史新高,標誌着南向資金正逐步成爲影響市場的重要力量,預示着中長期資金結構的深刻變化。
宏觀政策預期升溫,消費與AI板塊獲看好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在報告中上調了對中國政策環境的預期,預計政府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年內政策利率可能分三次共計下調60個基點,高於此前預測的40個基點,爲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
在投資策略方面,付思建議投資者應重點關注新消費、互聯網服務等國內消費核心領域,以及受益於地方政府消費支出增加的醫藥板塊。他認爲,隨着政府支出力度的加大,相關板塊的基本面將得到顯著改善,同時,高股息個股也因其穩定的回報率而受到市場的廣泛青睞。
付思還指出,近期上市公司股東回報及回購活動的增加,反映了投資者對防禦性配置需求的上升。因此,在股票篩選上,他建議投資者應優先考慮那些營收主要依賴國內市場、能夠從AI技術進步中獲益、股東回報機制完善或受益於地方政府支出的本土企業。(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