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4月7日,亞太股市普遍大幅下跌。截至當日收盤,日經225指數收跌7.83%,韓國綜合指數收跌5.57%,恆生指數下跌13.22%。A股主要股指也未能倖免,滬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大幅下跌。
各大國際投行及對沖基金人士認爲,美股跌勢並未結束,而美國衰退預期的攀升也意味着亞太股市難以獨善其身。在此背景下,中國可能出臺的支持措施成爲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機構紛紛下調盈利預測,除了估值大幅收縮,盈利下修也是導致亞太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高盛最新將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MXAPJ)的盈利增長預期下調了4個百分點,主要涉及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地。
在配置建議方面,高盛對部分市場持超配態度,包括中國離岸市場、中國A股、日本、新加坡、菲律賓;對印度、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市場持標配態度。
以日本爲例,儘管獲得超配評級,但由於出口暴露度大以及市場情緒脆弱,日經指數過去1個月跌幅已達約16%。野村方面表示,關稅將給日本經濟帶來明顯的下行壓力,初步估計日本實際出口增長將減少1個百分點,而實際GDP增長則將減少0.3至0.5個百分點。
儘管市場大幅回調,但主流機構對中國股市的評級仍維持超配。高盛將2025年MSCI中國每股收益增速預期從9%下調至7%,目標市盈率從12倍下調至11.5倍;但基於新假設情景,認爲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12個月目標分別爲81和4500點,對應上漲空間10%和17%。
高盛對此解釋稱,中國對美國的直接出口占比不高,且中國將繼續推動外需向國內消費轉移。此外,南向資金流入創紀錄,年內已達640億美元,表明離岸投資者信心仍在。
摩根士丹利則認爲,中國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加快政策寬鬆步伐。2萬億元刺激方案有望加速落地,而一些尚未批准的新刺激措施也可能提前至2025年第二季度推出。摩根士丹利團隊表示,中國政策措施仍值得期待,包括2萬億元的財政擴張及政府債務置換在內的舉措,預計可對沖約0.8個百分點的GDP增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