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家上市公司更換審計機構,審計市場競爭版圖重構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相關統計顯示,截至目前, A股已有超過1100家上市公司宣佈更換2024年年報審計機構。其中,一半以上涉及被監管處罰的會計師事務所。

相比之下,2020至2023年期間,上市公司聘任年報審計機構的換所量基本穩定在四五百家左右。

2024年年報審計換所量創新高,主要受兩個關鍵因素影響:首先是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因違規行爲被暫停業務資格。事務所被罰後,原上市公司客戶紛紛尋求新的合作對象。其中,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最爲突出,因捲入金通靈財務造假案遭暫停業務並處以千萬元罰單後,其服務的332家上市公司緊急更換審計機構。

其次是選聘會計師事務所規則發生變化。2023年5月,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證監會聯合印發《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要求國有企業連續聘任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不超過8年。該規定發佈後,原有局面被打破,2024年有358家國企性質的上市公司宣佈換所。

中注協發佈的上市公司2024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機構變更情況顯示,42%的上市公司表示是出自“業務發展及審計需要”,24%稱“按照規定需要輪換”,19%爲“連續多年提供審計服務”。此外,換所原因還包括原審計團隊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時間或資源衝突、審計費用分歧等。

在多因素影響下,審計行業洗牌效應顯現,不少會計師事務所順勢擴張。容誠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增長態勢最爲突出,2024年新承接了126家上市公司的年報審計業務,業務量增速高達30%。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新增的上市公司客戶量同樣過百家。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換所更多是滿足合規要求、風險規避、業務發展與戰略調整等需要,很少有上市公司爲提升審計服務質量而換所。大部分公司僅需要一份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認真審計反而可能不那麼受歡迎。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提升審計質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吸納優秀人才是關鍵。經濟學者、資深總審計師宋文閣建議從註冊會計師資格管理、培養複合型人才以及積極運用新技術等方面着手優化人員結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