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中信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表示,當前港股在中國股票資產中的合理配置比例應爲40%至50%,而國內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對港股的持倉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16日,中證滬港深300、滬港深500及中華滬深港300指數的港股市值佔比分別爲48%、45%及49%;MSCI China指數中港股佔比更高達60%。此外,以恆生指數/(恆生指數+滬深300)、中證港股通50/(中證港股通50+中證A100)等指標測算,港股市值佔比均在45%至55%區間。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國內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港股持倉平均佔比僅爲25.5%,前十大重倉股中僅騰訊控股一隻港股。相較港股通50%的可投比例上限,增配空間顯著。2025年春節後,公募基金加速提升港股倉位,疊加保險資管、私募及零售資金流入,推動年內南向資金淨買入近4000億港元。
中信證券認爲,港股走強源於兩大核心優勢:一是新經濟核心資產集中,國產算力、互聯網、智能車及創新藥四大方向在港股市場具備獨佔性,2023年以來港股IPO也以智駕、創新藥等新經濟領域爲主;二是港股龍頭盈利修復彈性更大。當前A股核心資產中約45%(以萬得茅指數+寧組合49家公司爲樣本)尚未走出經營拐點,而港股公司淨利潤率及營收增速處於回升初期,後續盈利改善空間或超估值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