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3月21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於連續出臺三項重要政策,通過創新業務試點、降費讓利、制度優化等舉措,多維度提升債券市場服務效能,爲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金融"五篇大文章"注入新動能。
根據證監會《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部署,中國結算正式發佈《中國結算關於信用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產品試點開展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符合條件的信用債ETF產品將試點納入交易所債券通用質押式回購擔保品庫,需滿足基金資產淨值不低於20億元、配備不少於5家做市商等准入條件。此舉將顯著提升信用債ETF產品流動性和吸引力,推動交易所債券做市交易機制建設,助力降低企業發債融資成本。
中國結算同步發佈《中國結算關於暫免收取部分債券登記費用的通知》,自2025年5月1日至2026年底,對綠色公司債、科技創新公司債發行人服務費實施階段性免除,並延續民營企業公司債券"一免兩減"優惠政策。據統計,近三年來公司通過持續降費已累計爲民營企業減負超億元。此次政策擴圍將強化對科創企業、綠色經濟及民營經濟的精準支持,預計惠及市場主體數量較現行政策增加40%。
修訂後的《受信用保護債券質押式回購管理暫行辦法》將發行人主體評級要求放寬至AA級,這是繼2022年科創債、民企債政策優化後的又一制度突破。數據顯示,該業務自推出以來已助力60餘家企業實現超千億元債券融資,合作機構涵蓋11家頭部券商及信用增進機構。
中國結算相關負責人表示,三項政策協同發力,既着眼二級市場流動性提升,又注重降低企業直接融資成本,形成"市場建設-主體培育-生態優化"的良性循環。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信用債ETF入庫管理,完善受信用保護回購業務機制,持續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助力構建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政策組合拳精準對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通過制度創新打通債市服務實體經濟"最後一公里",特別是將信用債ETF納入質押庫的創新,標誌着我國債券市場產品體系與國際成熟市場進一步接軌,爲險資、年金等長期資金入市開闢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