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聯合發文,強制消費+自願消費雙軌制撬動萬億綠電市場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將依法推進綠證強制消費制度,逐步提高綠色電力消費比例,並計劃到2027年基本完善綠證市場交易制度,到2030年實現綠證市場高效運行。

《意見》明確將綠色信貸、政府採購與綠證掛鉤,要求銀行機構對綠證持有企業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財政部同步研究將綠證納入政府採購綠色產品目錄。更引入市場化工具,提出建立綠證價格指數監測體系,推動綠證中長期協議交易,支持分佈式新能源項目通過代理機構入市。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2024年將率先在電解鋁行業實施強制綠證消費,鋼鐵、石化、數據中心等八大高耗能產業隨後跟進,到2030年強制消費比例不得低於全國可再生能源消納平均水平。

《意見》要求,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消費比例須從80%繼續提升,要求2027年前建成首批100%綠電工廠及園區。自願消費層面則釋放政策紅利,明確國有企業、跨國企業需逐年披露綠電消費數據,鼓勵車企建設"綠色充電樁"實現新能源汽車真充綠電。住建領域將試點綠電建築社區,居民可通過交易平臺便捷購買綠證,相關消費納入綠色家庭考評體系。

針對綠證核發滯後問題,《意見》明確,建立按月批量自動核發機制,確保當月完成上月電量認證。交易機制方面,推動多年期購電協議常態化,支持電網企業創新綠證套餐產品。價格監管同步加碼,將設置綠證價格合理波動區間,防止市場投機炒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綠證核發量超5000萬張,交易量同比增長320%,新政落地後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

《意見》特別強調綠證國際應用,要求2027年前實現與國際主流認證體系互認,助力我國新能源設備、技術標準"走出去"。分析認爲,隨着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實施,綠證將成爲出口企業應對碳關稅的核心工具。此次政策將推動我國在全球綠色貿易規則制定中佔據主動,爲2060碳中和目標提供市場化支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