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3月18日,中金所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盤中跌至113.56元,刷新年內最低紀錄,較年初高點回撤超2.3%,引發市場對債市趨勢逆轉的廣泛關注。
多重壓力共振導致本輪債市回調。中信期貨研究所分析認爲,資金面持續偏緊超出預期,銀行間市場利率居高不下,疊加央行近期弱化“降準降息”表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力信號增強,市場對總量寬鬆的預期明顯降溫。與此同時,A股持續走強產生的“股債蹺蹺板”效應,以及財政政策發力預期升溫,進一步壓制長端債券表現。南華期貨數據顯示,3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短期資金利率倒掛幅度擴大至30個基點,估值修復需求強烈。
機構投資者迅速啓動防禦模式。有調研顯示,部分頭部資管公司已削減超長債倉位超30%,轉向中短期限利率債優化組合結構,同時將固收類產品的權益配置比例上限提升至25%,重點佈局高股息板塊。國債期貨市場成爲對沖主戰場,30年期合約持倉量激增至11萬手,反映出機構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風險的迫切需求。上海某百億私募透露,其量化策略已啓用跨品種套利模型,通過捕捉收益率曲線變動增厚收益。
市場對後市走向呈現分歧。中信期貨研究院稱,短期債市情緒或逐步企穩,但中期仍需警惕財政發力前置與貨幣寬鬆後置的錯位風險,供給放量及寬信用預期可能持續施壓債市。另有分析師表示,當前現券配置價值顯著回升,若二季度外部貿易摩擦拖累經濟,貨幣政策或打開降息窗口,屆時債市有望重拾升勢。
面對波動加劇的環境,機構建議採取靈活策略。當前10年期與2年期國債利差收窄至35個基點,接近五年低位,收益率曲線增陡套利機會顯現。部分投資者正通過“多短空長”的期貨組合對沖利率上行風險,同時保留現券倉位以捕捉潛在政策紅利。
業內人士指出,此輪債市調整既是前期超漲的技術性修正,也折射出市場對經濟復甦與政策節奏的再平衡。隨着二季度宏觀政策窗口期臨近,機構已着手籌備流動性管理工具,靜待新一輪行情催化劑的到來。(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