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2025年以來,我國服務業領域對外資開放力度加大,增值電信、醫療等多個領域積極推出試點。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574家,同比增長5.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712.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0.4%。
從行業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478.2億元人民幣,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204.9億元人民幣;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524.9億元人民幣,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生物藥品製造業、智能消費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33.5%、22.9%和40.7%。
另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日前介紹,2024年,22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282.5億美元,佔全國的24.3%,比重較2023年進一步提升,對吸引外資產生顯著帶動作用。
在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方面,何詠前介紹:“我們先後推出了2批110餘項試點措施,支持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主動對接CPTPP、DEPA等,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知識產權等重點領域開展更大力度先行先試,打造與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銜接的制度環境。”
他還表示:“在外資企業比較關心的數據跨境流動領域,支持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制定自貿試驗區數據出境管理清單及配套管理辦法,促進數據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動,多家跨國公司均已享受到政策紅利。”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言,鼓勵自貿試驗區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應進一步擴大自貿試驗區的開放領域,特別是在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推出更多開放舉措,通過“對外開放”“對內放開”的辦法,吸引外資投向服務消費等新興領域;應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支持其在重點領域開展大膽探索,形成更多首創性、集成式創新成果。(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