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3月6日,廣發基金公司發佈公告,宣佈基金經理張東一正式卸任其所管理的多隻基金產品,包括廣發聚優、廣發品質回報以及廣發滬港深精選混合等,此番變動後,張東一將不再擔任任何公募基金的管理職務。據公開資料,張東一曾是一位備受矚目的百億基金經理,其管理基金規模一度攀升至超過140億元的高峯。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張東一首次卸任基金經理職務。早在今年2月,他就已經辭去了廣發滬港深價值精選混合和廣發滬港深新機遇股票兩隻基金的管理職責。對於此次的“清倉式”卸任,業內人士推測張東一可能即將離開基金管理公司,但目前尚未有確切消息證實這一點。
回顧張東一的職業生涯,他曾管理過多達9只基金,管理規模在2021年二季度末達到頂峯,超過140億元。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其管理基金的數量雖有所增加,但管理規模卻逐漸縮水。到2022年四季度末,管理規模已降至70億元以下,而到了2024年底,管理總規模更是不足30億元。
尤爲值得關注的是,張東一管理的多隻基金自2020年、2021年成立以來,業績表現並不理想。例如,他管理近4年的廣發滬港深價值精選混合基金,在其卸任時A類份額淨值僅爲0.6579元,任期回報接近-35%。另一隻他於2021年3月接手的廣發滬港深新機遇股票基金,在其離任時任期虧損更是超過40%。
深入分析張東一的投資策略,不難發現他過去幾年中重倉了消費行業和醫藥行業的個股,如貴州茅臺、瀘州老窖、藥明生物等。然而,這些板塊在近幾年的市場表現並不佳,部分個股跌幅較大。此外,他還大量配置了港股標的,尤其是一些滬港深主題的基金,港股配置比例在多個季度超過40%。然而,隨着港股市場的調整,這些標的的跌幅也較大。
張東一的投資風格有時更傾向於左側交易。例如,在2021年三季報中,他預測港股市場將維持弱勢,但實際操作上卻增配了港股和A股光伏個股以及農業和機場等估值較低的個股。然而,港股市場在隨後的季度中繼續弱勢並迎來更大幅度的調整,這也導致了他管理的基金淨值長時間難以回升。
如今,港股市場終於有所反彈,恆生指數的收盤點位與2021年三季度末相近。然而,張東一卻在此時選擇了離任,留下了多隻淨值仍處於低位的基金。這一變動無疑給投資者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也引發了市場對其離職原因的諸多猜測。未來,這些基金將如何走出低谷,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