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從科幻走進現實,或將成爲下一代產業升級突破口

2025年蛇年春晚的舞臺上,由宇樹科技生產的人形機器人穿着花棉襖在現場扭起了秧歌,“機器人扭秧歌”等相關詞條也很快登上熱搜,讓中國億萬觀衆對“人形機器人”有了最直觀的感受。

目前,美國特斯拉公司正在加速推進其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量產化進程。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Optimus人形機器人有望在未來創造高達10萬億美元的長期收入。扎克伯格旗下的Meta Platforms公司也計劃大舉投資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押注未來機器人可以像人類一樣行動並協助完成體力任務。英偉達用於驅動人形機器人的新技術則計劃於2025年上半年上市,目標是在快速增長的機器人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中國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國製造2025》將機器人列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形機器人列爲重點發展方向。工信部2023年就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形成了各自的產業特色和創新模式。此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求也爲人形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

像機器,還是像人?

“機器人”,是指一種能夠通過編程和自動控制來執行作業或移動等任務的機器。從應用環境出發,分爲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兩大類。工業機器人是指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如工業機械臂、分揀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於非製造業並服務於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如災難救援機器人、海底探測機器人等。而廣義上的“機器人”,指能夠部分或全部自主執行人類指令的智能機器。它可以是任何形狀或形式,例如:家用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智能音箱等。

大家最早看到的人形機器人,基本都出現在科幻小說、動畫片和電影裏。比如:鐵臂阿童木、星球大戰等。施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應該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人形機器人。而真正的人形機器人距離和人類以假亂真還有很長的距離。

智能控制方案提供商拓邦股份是一家總部在深圳的上市公司。此前,拓邦在機器人相關業務中做過很多積極的嘗試,爲各大廠商提供了諸如掃地機器人及園林機器人的解決方案,爲工業機械臂提供用精確定位的電機產品。該公司一直在關注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拓邦股份電機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廣義上的人形機器人,首先是外形像人,同時還要具備獨立思考與學習能力,這是人形機器人區別於其他機器人的關鍵特徵,使其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和任務。人形機器人還要有靈活運動的雙臂,能夠完成各種複雜動作,例如抓取物體、操作工具等。這樣,人形機器人在一些特種環境、極端條件下才會有發揮空間。人形機器人目前的應用場景包括生產線作業、物流搬運、危險環境作業、陪伴型機器人、醫療輔助型機器人等。

產業發展前景有多大?

2024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上海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攜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機器人重磅登場,引起大量業內人士與媒體的關注。2024年被稱爲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各家企業紛紛入局。目前,我國發布機器人整機產品的企業數量已經超過20家。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指出,2028年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整機市場規模達到50億至500億元。2045年後,整機市場規模可達10萬億元級別。

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爆火,通用人形機器人也成爲通用人工智能最好的載體。傳統機器人基本上是按照人編寫的程序完成特定任務,具有專屬性,也就是說一種機器人只能幹一件事情。而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更加智能,能夠在多種場景中執行任務,極大地提高了通用性。

目前,特斯拉Optimus、優必選WalkerS、樂聚夸父等人形機器人產品已在汽車工廠應用,負責搬運、質檢等重複性工作。人形機器人在餐飲快消、旅遊/展館、教育科研、醫療服務等商用領域,展覽講解和科研場景的應用也開始落地。

拓邦股份電機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認爲,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尚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性產品,各家方案尚在百家爭鳴的狀態。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空間仍值得期待,在行業應用方面或將成爲下一代產業升級的突破口。

核心部件積極推動國產化

人形機器人集機、電、材料、計算機、傳感器、控制技術等多門學科於一體,是一個國家高科技實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世界發達國家都不惜投入巨資進行開發研究。人形機器人不斷迭代,不斷進步,快速發展。這背後是相關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技術指標的不斷提升。

人形機器人主要由感知、認知、交互、決策等軟件系統和驅動、傳動等硬件系統組成。隨着《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持續推進,以及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扶持,國產伺服電機和高精度減速器等核心部件的市場佔有率實現了顯著提升,國產化率不斷提高。多家零部件企業的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精密減速器、功能軟件等核心零部件已進入國際知名企業供應體系。

拓邦目前爲人形機器人提供的人電機方案主要適用於機器人靈巧手,末端執行器,工業機器人。目前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各客戶需求的空心杯電機大部分爲直徑8毫米、直徑10毫米的外徑,拓邦已完全構建好這兩個平臺,產品性能、產能、品控等在國外市場均處於第一梯隊位置,國內外頭部客戶羣均已接觸送樣測試階段。

不過,拓邦股份電機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認爲,當前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雖然成爲熱點,但部分核心零部件功能的精度不足還在困擾整個的產業發展,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相對比較坎坷。同時,培訓場景不足,令人形機器人還不能滿足各類複雜的生產生活場景,人形機器人還處在成長階段,從實驗室到工廠應用還需更加成熟、穩定的產品。

商業化和未來

目前,人形機器人在醫療、教育、公共安全、生產製造、物流等領域開始得到應用與推廣。當前全球性的勞動力難題也在驅動“機器換人”加速落地,同時,AI技術的爆發性突破和機器人智能通用模型的巨大發展,產品的成本控制進展,都爲人形機器人落地創造了機遇。

開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機器人定位爲“高智商藍領機器人”,聚焦倉儲物流、智能製造、智慧巡檢、科研教育等應用場景,具有高負載、長續航、高性價比的特點。開普勒CEO胡德波表示:“全球都面臨人力短缺,人形機器人是最好的一個替代的方案。開普勒的使命是將人類從無聊和重複的勞動以及危險工作環境中替換出來,解放生產力。”

作爲人形機器人堅定的落地派,胡德波認爲,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最核心要素,就是真正在成千上萬的應用場景中落地,給客戶創造價值。爲此,開普勒人形機器人確定了“先落地,垂直場景泛化,再全場景通用”的商業化路徑,制定了一套系統的應用場景落地流程。

開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機器人身高175釐米、體重83公斤,有8小時長續航能力,一雙智能靈巧手像人手一樣靈活,單指搭載25個力觸點柔性傳感器。全身多達52個關節自由度,擁有精細到毫米級的運動控制能力和8000N的峯值負載力。

2024年10月,開普勒自主研發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先行者K2正式發佈。並且已經啓動K2人形機器人在客戶實際場景中的應用測試。先行者K2在發佈的同時,已投入到智能製造、倉儲物流、特種作業、科研教育等頭部客戶實際場景開展測試,比如物料搬運、樣品處理、巡邏巡檢、衝壓收料、質量檢測等,按計劃推進落地流程。

對於該產業未來的發展,拓邦電機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認爲,人形機器人最先普及的一定是工廠,拓邦本身所處的工業製造行業也是一個主要的應用場景,而行業級的應用推廣首先大概率會是組裝產線。因爲簡單、標準、規範,對機器人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要求相對偏低。工廠之後會是建築工地。在工廠、工地的應用達到十萬臺級的規模後,會延伸到代替人類從事危險工作的行業,如災難救援、地下采礦、海底勘探、宇宙探索,以及軍事用途。然後會進入醫院,在醫療介護方面發揮作用。在達到百萬級的規模後,其積累的經驗及帶來的規模效應,會使得機器人性價比大幅上升,從而走入民生用途,包括家政處理與陪護陪伴。

何時走進尋常百姓家

汽車供應鏈和機器人供應鏈從軟件到硬件、研發到銷售的高度重疊,也吸引衆多車企加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小鵬汽車的機器人IRON已經在小鵬廣州工廠部分崗位上進行實訓,主要參與小鵬P7+車型生產流程。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定義通用人形機器人的能力應該分爲5個層級,類似自動駕駛的L1-L5的層級。小鵬機器人IRON的目標是儘快實現L3初階能力並量產,即在大量場景中經過訓練後能夠獨立運行,僅在部分情況下會尋求人工監督。IRON未來將主要聚焦於工廠自動化、門店服務等領域,比如在工廠從事搬運、分揀或打包等工作,在門店充當汽車顧問。

“最近人形機器人市場火熱,我最近和頭部公司,包括宇樹的王興興,優必選周劍也都聊過。”何小鵬在微博中表示,“通用人形機器人只有到達L4階段,大家所想象的走進千家萬戶才成爲現實,這個起碼還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

拓邦電機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認爲,當人形機器人的價格持平或者低於一臺汽車的價格時,銷量一定會趕上甚至超過汽車,逐步成爲各個家庭的標配。隨着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助手。這一天的到來,短則5年,長不會超過10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