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深圳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5年深圳市將全力競逐人工智能等產業新賽道,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速在算法理論、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階智能駕駛、端側輕量化模型等核心領域的突破,旨在打造一個超智協同、異構融合、訓推一體、普惠泛在的可持續訓力供給體系,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人工智能終端產品。
在此背景下,國雄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尚坤指出,深圳憑藉政策支持、產業生態、應用場景及創新要素四大顯著優勢,正逐步構建起人工智能產業的高地,爲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科創企業,開闢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姚尚坤詳細介紹,深圳市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如《若干措施》等,爲人工智能產業營造了極爲有利的發展環境。據透露,至2025年,深圳市區將籌集45億元專項資金,專項用於支持人工智能企業的研發活動。這些資金將以“訓力券”、“算力券”和“模型券”的形式發放,旨在直接降低中小企業在算力、數據和模型方面的成本。此外,政府還設立了總額達100億元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基金,通過資本的力量推動企業規模化發展。姚尚坤認爲,這些政策不僅爲企業提供了及時的資金支持,更爲其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圳在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方面的完善同樣不容忽視。據悉,深圳是全國AI產業鏈條最完備的城市之一,擁有從底層AI芯片、AI框架到算力基礎設施等基礎層,到大模型等技術層,再到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等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鏈條。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經突破360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5%,企業數量超過2800家。姚尚坤分析,這種產業集羣效應爲中小企業提供了明確的定位空間,使它們能夠在細分領域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從而有效避開與大廠的直接競爭,並以專業化服務建立市場壁壘。
在應用場景的開放方面,深圳同樣不遺餘力。隨着“城市+AI”戰略的持續深化,深圳已經發布了近200個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清單,涵蓋了治理、醫療、交通等多個領域。姚尚坤建議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場景共建,通過技術與需求的深度對接,推動技術創新的應用落地。他舉例稱,智能駕駛、端側輕量化模型等前沿技術有望在深圳率先實現突破。
在創新要素的集聚方面,深圳同樣表現出色。鵬城實驗室、鵬城雲腦II/III等國家級科研基礎設施的佈局,深圳市AI教育聯盟的成立,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工智能學院的設立,共同構成了“基礎研究+產業轉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此外,十大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通過提供低成本空間及算力、語料等資源,爲初創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持。姚尚坤形象地比喻道:“從頂尖科研設施到產業園區,深圳正全力打造全球AI創新的熱帶雨林。”
面對這一系列歷史性機遇,姚尚坤強調,企業要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技術攻堅與生態合作,不斷提升算法、模型等核心能力。他堅信,深圳的開放基因與創新沃土必將孕育出新一代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