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自今年2月以來,恆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持續下滑。2月24日盤中,該指數一度觸及131.96點,至2月25日平均值維持在134點左右。
恆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自2007年7月推出以來,一直作爲衡量符合互聯互通交易條件的內地公司A股與H股間價差的指標。當指數達到100點時,意味着A股與H股價格平均相等;指數偏離100點則顯示A股相對於H股的溢價或折讓情況。
歷史數據顯示,該指數曾在2008年1月高達208點,表明A股較H股溢價108%;而在2006年4月,A股曾較H股折價15%,爲歷史低點。自2014年底後,該指數一直保持在100點以上。
對於同一家公司A股與H股價格存在差異的現象,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這主要是由於市場利率不同、投資者偏好差異等因素造成的。A股投資者通常偏好持股時間短、風險承受能力較高,而港股投資者則更注重長期安全邊際,持股時間較長。此外,兩地市場參考的市場利率也不相同,內地主要參考中國國債收益率,而香港則更多參考美國國債收益率。同時,市場流動性水平的差異也會對股價產生影響。
隨着AH股溢價指數的下降,多數機構認爲當前A股的投資性價比已高於H股。高盛在近期報告中稱,在估值優勢及政策預期的支撐下,A股有望在未來三個月內迎來追趕反彈,並預計將有2%的超額回報。高盛的分析還表明,小盤股及科技創新類股票可能表現更佳。
光大證券的研報也表示,隨着政策的持續支持和市場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A股市場的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中信建投觀察到,中國機構對股票的興趣開始超過債券,而對全球資金而言,中國科技股的重新評估正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