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高盛報告顯示,上週(2月14日至20日)對沖基金對亞洲股市的押注意願已攀升至自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多頭與空頭頭寸比率達到1.5:1。A股和港股吸引近一半的資金流入,日本市場緊隨其後,佔資金流入總量的23%。
高盛根據追蹤數據稱,亞洲現已成爲MSCI全球市場股指中增持最多的地區,而北美市場則遭到對沖基金的減持。
回顧過去一個月,A股和港股表現優於全球市場,主要得益於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推動,科技股因此上漲,恆生指數一度觸及三年高點。高盛分析師預測,港股將繼續受益於AI技術的進步,而A股則存在補漲空間,兩者之間的差距有望縮小,且預計未來三個月A股表現將超越港股。
多位海外策略師認爲,中國科技股的回調提供了買入機會,特別是考慮到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本支出仍在擴張。瑞聯銀行股票諮詢部主管Linda Lam表示,DeepSeek爲中國科技公司提供了長期重新評級的合理依據。
美銀證券在報告中稱,儘管中國企業的盈利預期尚未顯著提升,但投資者已開始削減對中國資產的低配頭寸。報告提及的三大因素——美國資產泡沫化、印度股市熄火、日元套利交易反轉——正促使全球資金進行重新配置。其中,“賣出美印日,買入中國”的策略已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英國《金融時報》也發表文章表示,儘管面臨挑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穩健。文章強調,將全球第二大市場視爲不可投資是錯誤的,中國在某些特定領域如人工智能仍能帶來巨大的創新和投資機會。(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