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讓患者成“專家”,對醫生方案提出“質疑”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廣東一位醫學博主“孤芳自賞”的帖子在網絡上引發廣泛討論。該博主在帖子中分享了患者使用DeepSeek進行自查後,對其診斷結果表示認可的經歷,並調侃自己“感覺離下崗不遠了”。這一帖子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共鳴,不少醫生博主也曬出了類似的經歷,揭示了AI醫療輔助工具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及其帶來的挑戰。

據上游新聞報道,發帖博主“孤芳自賞”表示,患者在使用DeepSeek查詢後,對其給出的治療方案產生了疑問,並向他進行了諮詢。他確認,DeepSeek的診斷結果是正確的,但由於醫院缺少某些藥物,他使用了替換藥,並已向患者解釋清楚。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公衆對AI醫療輔助工具的關注和討論。

與此同時,深圳某醫院的醫生博主“幻空°”也分享了類似經歷。他透露,有患者直接拿着DeepSeek給出的治療灰指甲的處方建議要求開藥。在確認處方靠譜後,他給患者開了藥,但晚上回家後仍向DeepSeek諮詢瞭如何處理類似情況。DeepSeek給出的建議是合理的,但最重要的是要與患者溝通,告知用藥風險。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AI醫療輔助工具持樂觀態度。近日,湖南省醫療保障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基本醫療保障定點零售藥店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互聯網醫院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這一規定旨在規範互聯網醫院的處方行爲,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事實上,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在2022年發佈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中,就對人工智能的使用進行了多處限制。其中明確規定,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提供診療服務,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

對於DeepSeek等AI醫療輔助工具的責任問題,法律專家表示,如果是個人使用DeepSeek“看病”,一旦出現“誤診”等情況,DeepSeek一方是無需擔責的。因爲DeepSeek已明確告知其給出的處方僅供參考,不能作爲直接的診療方案。同時,《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藥學服務指南》也明確規定,執業藥師可以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輔助開展處方審覈及藥學服務,但不能完全由人工智能程序替代。

同時,專家也指出,在我國,醫療處方必須由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生開具。如果患者自行按照DeepSeek的建議進行治療,而未經專業醫生的確認,一旦出現問題,患者需要自行承擔風險。因此,他建議公衆在身體出現不適時,應前往正規醫院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陳十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