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被給予更高期待,券商:“小腦”將成爲核心競爭力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2025年新春伊始,人形機器人的“智能”被給予了更高的期待,多家券商發佈研報認爲,整個行業也有望迎來量產元年。另有分析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爲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生產國,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約27.6億元,並有望在2030年成長爲千億元市場。

開源證券在研報中明確提出,DeepSeek的誕生對人形機器人有重要推動意義,包括大幅降低“大腦”的訓練和推理成本(僅爲GPT4o的1/10),同時開源平臺賦予“大腦”開發更多便捷及可能性,加速迭代。“小腦”則負責機器人精確的動作控制和平衡維持,連接“大腦”智能與“身體”硬件,決定人形機器人適應和改變物理世界的能力,即“端到端”。

開源證券還提到,Figure暫緩與Open AI合作併發力端到端,這代表了在“大腦”門檻及成本降低趨勢下,“小腦”將成爲人形機器人的核心競爭力。

中信建投證券則建議,隨着國內外人形機器人2025年分別逐步啓動幾千臺或者萬臺的量產計劃,2026年預期分別數萬臺或者10萬臺的量產計劃,建議要核心關注具備零部件低價供應、規模化生產落地能力的企業,以及具備技術或者產業鏈卡位優勢的企業。

另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A股共有58家機器人產業鏈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業績預告。其中,10家預增,8家扭虧,2家略增,預喜率達34.5%。多家業績預喜公司表示,受益於AI技術發展,消費電子終端市場復甦態勢明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