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金融報道 記者 馮超男】2024年,衆惠相互保險累計保費收入308481萬元,其中健康險保費收入296601萬元,佔比高達96%,彰顯其在健康保障領域的深耕細作。成立至今,衆惠相互保險破繭成蝶,平均保費規模增幅高達72.78%,以獨特的魅力,詮釋了特色險企的增長潛力。
截至2025年1月31日,衆惠相互保險的會員人數約384萬,尤其是專注於傳統保險較難觸及的“長尾人羣”,包括“一老一小”、帶病慢病、新市民等特定羣體保障需求,同時在科技力量加持下,提高保險產品的觸達率,將保險服務有效惠及低收入、老齡和帶病人羣,擴大普惠保險覆蓋面,30歲以下的年輕客戶佔比逾四成。如今,衆惠相互保險的團隊中,技術人員佔比近半,科技投入同比增長超210%,涵蓋人才引進、技術設備購置以及數據安全管理等方面。
正值成立八週年之際,衆惠相互保險以數據爲筆,繪就了一幅行穩致遠的發展畫卷,充分展現了其作爲首家全國性相互保險組織的實力。
對於所取得的成就,在衆惠相互保險董事長李靜看來,公司抓住了互聯網保險先發優勢,深入市場細研需求,不斷精進業務架構,聚焦短期健康險,實現業務良性增長。而這其中的關鍵在於,衆惠相互保險深植“大保險觀”,堅守保障本源,守護民生福祉,將金融“五篇大文章”化作了奮進之路,譜寫保險高質量發展篇章。
古巴比倫互助精神傳承至今,全球市場蓬勃發展
公元前2000年的古巴比倫時期,人類互助火花已然閃耀。據《漢謨拉比法典》記載,沙漠商隊在運輸貨物途中,若途中馬匹隕命,貨物遭劫,只要當事人以誓言證清白,無縱容、無過失行爲,全體商隊攜手共擔,予以補償。
放眼到全球範圍內,相互保險在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相互保險公司多是自發形成,具有公共屬性,在多個領域廣泛存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曾出現非相互化浪潮。但這一轉變並非單向,2008年以來,由於其更具公共屬性,相互保險表現出很強的風險抵禦能力和競爭活力,也有股份公司選擇轉回相互制,例如英國耆衛保險公司(Old Mutual)。而且伴隨着保險市場日益成熟,小型的、地區性的、專業性的相互保險組織的相互所有制優勢明顯,更能聚焦於特定的細分領域。以北美爲例,醫生、律師、軍人等成立了專業的相互保險組織;法國專業的健康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市場上,相互保險佔據主導地位。”李靜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稱道。
據ICMIF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相互保險總保費達1.42萬億美元,市場佔比爲26.2%,近15年增長速度遠超整體行業,達到同比增長46.3%。尤其是在發達地區,如歐洲、北美等地區,其市場佔有率和增長速度更高。
其中,在國內保險市場的廣袤天地裏,相互保險作爲新型保險業態,具有獨特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優勢。從建設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宏大視角出發,相互保險填補了社會保險與傳統商業保險之間的空白地帶。“會員共建、會員共治、會員共享”的特色理念,更是賦予了相互保險天然的普惠屬性,如同涓涓細流,潤澤着每一個會員的心田。
踐行“大保險觀”,以實際行動詮釋普惠真諦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轉眼至2024年9月,保險業迎來了新“國十條”,爲行業注入了新的生機,指引保險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而李靜,這位經歷三版“國十條”洗禮的保險業資深從業者,向環球網記者表示,新“國十條”的發佈,讓公衆對保險業作爲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角色充滿了無限憧憬。“保險業應不忘初心,更好服務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生。相互保險公司在此過程中迎來了發展機遇,通過科技力量銳意進取,提升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積極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理念。而衆惠相互保險成立八年來,始終秉持着這一宗旨,不斷前行。”
進一步來講,“大保險觀”除強調保險是經濟補償手段外,更是要深度融入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從家庭保障到社會經濟關鍵領域,都發揮着風險防控的重要作用。在李靜看來,相互保險天生具有普惠性,爲此公司更注重提升保險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並利用技術手段降低銷售成本,讓更多人體驗到保險保障價值。
如從2017年成立之初,衆惠相互保險將特定疾病領域內的健康保險作爲一個重要的探索方向,目標打造有普惠特點的帶病體保險產品。該公司持續關注慢性腎臟病患者,目前已累計開發相關產品共計近20種。再者,衆惠相互保險與合作方開發了貨車司機專屬保險,關注新經濟從業人員保障難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
不僅如此,圍繞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衆惠相互保險正積極延展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探索新路徑,優化服務模式,以實際行動詮釋普惠金融的真諦。
紮實落實“五篇大文章”,行穩才能致遠
如今,衆惠相互保險以其創新的步伐,書寫着金融服務新篇章,也迎來了與普惠金融並肩同行的第八個春秋。而養老金融,作爲“五篇大文章”之一,同時是衆惠相互保險踐行普惠理念的又一生動寫照。
針對老年人羣體,衆惠相互保險開發上線了超20款老年產品,包括醫療、重疾和意外險等。同時,該公司提供大字版的服務界面和語音導航功能,客服系統中添加“老年人服務標籤”,自動識別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並自動匹配專屬人工坐席爲老年人提供服務。此外,衆惠相互保險還聯合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以“普惠保險+公益組織”創新性組合方式,爲接受健康管理的老齡慢病患者提供風險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衆惠相互保險的服務觸角廣泛延伸,其覆蓋人羣紛繁多樣,既溫暖呵護着“一老一小”,又關注着帶病慢病的特殊需要,更不忘爲辛勤奔波的貨車司機、融入城市的新市民等特定人羣撐起保障之傘。
當然,互聯網普惠保險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科技進步少不了數據加持。
數字金融浪潮之下,衆惠相互保險通過優化理賠流程、引入智能審覈系統等措施,實現報案到結案的高效流轉;建設數據倉庫和產品工廠,爲公司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爲產品創新和風險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行數字化風控能力建設,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手段,構建高效、精準的風控識別平臺;開發了客服機器人,以語音或文字形式與用戶進行交互,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
尤其是,最近大火的AI大模型,公司在應用上早有投入。目前,依託多模態交互與情感識別能力,實現保單諮詢、會員服務、理賠提交等全生命週期主動服務,客戶滿意度提升近30%;覈保核賠環節,針對短期健康險場景,AI通過解析醫療記錄等非結構化數據實現秒級結論輸出,效率較人工提升80%,5分鐘內完成責任判定。未來,公司還將持續拓展AI在反欺詐、產品定製等領域的深度應用,重塑保險服務價值鏈。
在紮實落實“五篇大文章”同時,且恰逢衆惠相互保險八週年之際,對於未來,李靜表示,當下目標仍是行穩致遠,追求穩定增長,錘鍊公司內功。未來三年做“一家好的公司”,不僅具有持續增長的規模和穩定的利潤貢獻,更重要的是其社會價值和相互模式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爲此,公司將堅定走普惠之路,聚焦細分場景,提供高質量的客戶服務和管理能力,讓更多老百姓能享受到普惠保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