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春節前後,部分理財產品的“花式操作”也在悄然釋放。在定存利率、餘額寶收益率已經全面進入“1”時代的情況下,市場上卻出現了多隻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過3%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引發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推出的“精選理財”榜單中,不乏高收益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不過,進一步細究則可發現,此類高收益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較爲一致的特點是:發行前期保持高收益率,但一段時間後產品收益率終會回落。以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以某理財發佈的80號爲例,該產品在2024年12月3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漲至3.39%,隨後一度下滑至1.23%,並長期維持在“1”字頭。直到今年除夕,該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纔回歸“2”字頭,達到2.09%。而在短短五天內,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再次衝高至“3”字頭,截至2月6日,仍維持在3.13%的水平。
類似的現象並不罕見,有業內人士介紹,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過3%的情況多是階段性的,有一定季節性,後續通常會回落。常規來看,這類產品多保持在1.5%~2.2%之間。這類產品收益相對低一點,主要面向有隨時贖回需求的客戶。
多名理財人士均認爲,現金管理類產品七日年化率超過3%難以長期持續。一般地,這類產品多投向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債券等具有良好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工具。這類資產的特徵正是穩健、低波,對應來看,這類資產的利率也比較低。
專家也提醒投資者,應理性看待收益率,避免被短期高收益迷惑。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強調,中小公司通過高收益吸引客戶並不具備可持續性,反而可能導致其他理財公司爭相效仿,形成“收益比賽”,不利於市場形成良性競爭態勢。(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