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個人養老金相關支持政策,進一步增強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吸引力,引導更多具備條件的羣衆參加進來,增加一份積累,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平安證券近日撰文分析提到,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通常由個人自願參與,以增厚老年人退休後收入爲目標。中國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起步較晚,直到2022年,纔在前期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險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試點個人養老金制度;2024年末,個人養老金制度從試點地區推向全國,標誌着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正式建立。
當前的個人養老金,可以被視爲一個具有繳費上限的封閉式投資賬戶。居民每年可以向該賬戶進行最高1.2萬元的繳費,用於進行符合規定的投資。等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年齡時,可以從該賬戶中領取所積累的資金;繳費時,繳費金額可以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領取時再按照領取金額的3%單獨補稅。
同時,平安證券分析認爲,對居民而言,是否參加個人養老金,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稅惠力度及超額收益。一方面,由於領取時存在補稅,居民在繳費時享受的稅惠水平,至少需要大於補稅規模,才能真正享有稅惠。另一方面,由於個人養老金很難提前領取,居民會要求個人養老金產品有較高的超額收益,作爲流動性補償。只有二者同時成立,或者超額收益足以用於覆蓋補稅時,繳納個人養老金才顯得划算。
但平安證券也提到,居民參與個人養老金的熱情並不高。截止2024年末,36個試點地區開戶人數約在7000萬人左右,佔試點地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在職職工的42.17%,繳費人數僅佔開戶人數的30%左右,居民參與熱情略顯低迷。
對此平安證券建議,個人養老金可以通過以下手段提升制度吸引力,包括優化稅惠政策設計、參考美國IRA的經驗優化提前支取、進一步放寬投資品類如港股黃金等另類投資產品、優化繳費上限限制、建立自動註冊機制打通三支柱個人賬戶間的壁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