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報告預測:未來5年行業年均增速將穩定在15%~20%

【環球網金融綜合報道】1月14日,元保集團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聯合編撰的《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佈。《報告》預測,未來5年互聯網保險的年均增速將穩定在15%~20%的區間,互聯網保險的總保費有望突破萬億大關。

根據《報告》,由於互聯網中介平臺在用戶規模、場景、數據方面的優勢,保險公司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將愈加深化,中介渠道未來優勢將繼續凸顯。與此同時,互聯網保險專業經營水平將持續提升,如產品更加場景化和個性化、保險配置服務進一步優化、理賠服務線上化智能化等趨勢,都將加速行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23年十年間,互聯網保險的保費規模從290億元增加至4949億元,保持着年均超32%的高速增長。《報告》分別對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的互聯網保險(以下簡稱“互聯網財產險”、“互聯網人身險”)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70餘家財產險公司和57家人身險公司開展互聯網業務。

具體而言,據《報告》統計,自2018年以來,互聯網財產險保費的增速波動較大,但整體保費規模呈現上升的趨勢。2023年,互聯網財產險保費規模達到1210億元,同比增速5.5%。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自2019年以來增速呈現波動下降趨勢,但整體保費規模仍呈現上升的趨勢。2023 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達到3739億,同比增長2.8%。

《報告》重點對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互聯網意健險進行整合分析。規模增速層面,2022年互聯網意健險保費受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首次出現下降,降幅達到17.5%。2023年則恢復至兩位數的增速。分險種來看,醫療險在互聯網意健險中的佔比接近七成,是主要增長的險種。此外,互聯網醫療意外險、失能保險和護理保險合計規模佔比仍不足1%,銷售空間有待進一步探索。

對於意健險中健康險的發展潛力,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原研究負責人朱儁生教授提到,當前社會正面臨着人口老齡化、醫療支出攀升及醫保基金供給承壓的挑戰,商業健康險需要作爲中間力量來補充全民醫療保障,幫助搭建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2023年,在約5.68萬億元的直接醫療支出中,商業健康險賠付僅佔6.77%,這也預示着商業健康險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聞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