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段時間,受國際市場因素影響,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淨值波動顯著加劇。爲向投資者明確投資風險、減緩市場過熱投資行爲,多家基金管理人紛紛對其旗下的跨境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產品發佈溢價風險提示公告,並採取限制大額申購等措施。
據不完全統計,1月12日晚,廣發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國泰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8只QDII產品,包括納指ETF、標普500ETF等,均發佈了溢價風險提示公告。而截至1月13日,又有17只QDII產品發佈了相關公告。自今年1月以來,發佈溢價風險提示公告的QDII產品數量已超過240只,其中絕大部分爲跨境ETF,涵蓋納指100ETF、標普500ETF、標普油氣ETF、日經ETF、東南亞科技ETF等多個品類。
公告內容顯示,多家基金公司指出,其旗下QDII基金的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於基金份額參考淨值,存在較大幅度溢價。基金公司提醒投資者,盲目投資可能遭受較大損失,並強調二級市場交易價格還可能受到市場供求關係、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事實上,近期跨境ETF的市場波動確實明顯加劇。1月10日尾盤,多隻高溢價跨境ETF出現大幅跳水,盤中跌幅超過10個百分點。同時,有多家基金公司宣佈旗下跨境ETF自1月10日起停牌。
爲應對投資境外產品的高溢價風險,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部分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將旗下QDII基金暫停或限制大額申購業務。例如,華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於1月7日公告稱,即日起將其旗下華泰柏瑞納斯達克100ETF發起式聯接(QDII)的大額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限制金額由2萬元調整爲1000元。近期,暫停或調整大額申購的產品還包括建信納斯達克100指數(QDII)、華安納斯達克100ETF聯接(QDII)、國泰標普500ETF發起聯接(QDII)等。
業內人士指出,基金公司針對旗下跨境ETF基金暫停或限制大額申購業務,主要是爲了應對高溢價風險、減緩投機行爲,確保基金平穩運作並保護持有人利益。部分跨境ETF由於規模小、流動性不足,在市場過熱時,資金易堆積,導致溢價過高。一旦市場情緒回落或基金打開申購,溢價可能迅速縮減,高位買入的投資者或將面臨較大損失。(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