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理財公司下調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上市公司認購規模降溫

【環球網財經記者 田剛】通過對2024年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的理財產品數據梳理,2024年上市公司認購產品規模較上年同期減少約530億元;同時,上市公司對不同類別的理財產品偏好也發生了變化,在國有大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低至1.1%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減少了對存款類產品的配置,轉向了收益率相對較高、流動性更好的低風險產品。

與此同時,包括中銀理財、民生理財、招銀理財、華夏理財、浦銀理財等在內的多家理財公司,近日均紛紛宣佈下調部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引發市場關注。

例如浦銀理財發佈公告稱,近期,以國債收益率爲代表的無風險利率大幅走低,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率受利率下行影響明顯,收益水平出現明顯波動,收益中樞大幅降低。基於當前宏觀經濟基本面、市場利率水平、可投資產的靜態收益率等因素進行測算,對部分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調整。

對此有業內人分析認爲,包括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率不斷走低,國債到期收益率單邊下行,信用債到期收益率也大幅下行,加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的持續走低,導致理財產品缺乏高票息收益支撐;同時,監管政策的調整,如平滑估值、自行構建估值模型等平抑淨值波動的方式被叫停,使得理財收益達成業績基準下限的難度提升,理財公司主動降低業績基準下限,以提前修正投資者預期。

亦有業內人士判斷,短期內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將延續下行,新發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下限預計會跌破2%的關口;但中長期來看,隨着國內資產價格回升,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也將轉降爲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