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年來,我國銀行保險機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持續深化金融服務在縣鄉村的滲透,構建了一個覆蓋廣泛的金融服務網絡。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縣域銀行保險網點數量已增至14.72萬個,實現了縣域、鄉鎮及行政村金融服務的基本全覆蓋,爲鄉村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這一顯著成就的背後,是銀行保險機構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不斷加大在鄉村市場的投入與佈局的結果。從數據上看,每個縣平均擁有81個網點,鄉鎮銀行網點的覆蓋率高達97.93%,顯示出金融服務在鄉村地區的廣泛普及和深入發展。
然而,在金融服務下沉的同時,銀行網點的撤併現象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據相關報道,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1900家銀行分支機構選擇退出市場,其中不乏農商行、城商行及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這一現象反映了金融市場結構的動態調整,以及銀行在經營策略上的靈活應對。
分析人士指出,銀行網點撤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隨着移動支付的普及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部分鄉村地區對傳統銀行網點的依賴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偏遠地區鄉鎮由於經濟條件、人口流動等因素的限制,銀行網點的運營成本較高,難以維持長期盈利。因此,銀行機構在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對網點佈局進行了優化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銀行網點撤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地區的金融服務供給,但金融監管總局已明確表示將加強對該現象的監管和指導。該局強調,要保障縣域物理網點的合理供給,避免過度撤併導致的金融空白和金融排斥問題。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等方式,滿足鄉村居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爲了進一步優化農村金融網點佈局,金融監管總局還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包括引導金融機構合理佈設自助銀行設備、智能終端等自助服務設施;加強移動互聯金融服務的應用和推廣;推動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體系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助於提升鄉村地區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可獲得性。
此外,針對農村老年人等特殊羣體在享受金融服務方面存在的困難,金融監管總局也給予了高度關注。該局要求銀行機構加強對老年人的人工服務、遠程服務和上門服務力度,提高他們享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在園區和社區增設服務鄉村振興和新市民的特色網點,進一步拓寬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