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國常會決定覈准5個核電項目,分別爲中核江蘇徐圩一期工程,中廣核廣東陸豐一期工程、山東招遠一期工程、浙江三澳二期工程,國家電投廣西白龍一期工程,年內核準預期落地。據《“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到2025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7000萬千瓦;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預計到2030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容量達1.2億千瓦。
對此華泰證券分析指出, 2019年中國重啓核電審批,2019年至2021年每年覈准機組4至5臺,2022年和2023年每年覈准10臺。截至2024年8月,新增覈准11臺,覈准常態化腳步漸進。2024年中性預測下新建和維保電站將帶來62億需求,新增與維保需求佔比約爲75%和25%。
銀河證券則表示,我國打造了以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首堆、多用途模塊化小堆“玲龍一號”首堆、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等爲代表的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國之重器,受到國際核能領域的廣泛關注,是核工業在新徵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寶貴資源和獨特優勢。
國泰君安證券也認爲,2024年至2030年核電裝機容量複合增長率爲11.2%,長期發展空間可觀;本次覈准落地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十五五”期間核電覈准量級有望維持高位;此外,我國還堅持乏燃料閉式處理,我們預計每座年處理量200噸的乏燃料後處理廠將帶來8.66億閥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