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現金管理動向:存款吸引力減弱,理財產品熱度升溫

【環球網金融綜合報道】8月6日晚,新亞強發佈《關於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到期贖回並繼續進行現金管理的公告》。

具體而言,關於前次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到期贖回情況,新亞強於2023年8月1日部分暫時閒置募集資金2億元購買了江蘇銀行對公人民幣結構性存款2023年第30期1年期B款產品。而該公司已收回本金2億元,並收到理財收益584萬元,本金及收益已歸還至募集資金專戶。

同時,新亞強繼續委託交通銀行宿遷分紅進行現金管理,金額爲9000萬元,產品爲“交通銀行蘊通財富定期型結構性存款364天(掛溝匯率看漲)”,預計年化收益率1.75-2.65%,收益類型爲保本浮動收益型。

前一日,湯臣倍健發佈公告稱,在召開的第六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第六屆監事會第八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增加閒置自有資金委託理財額度的議案》。

具體來看,湯臣倍健增加不超過15億元人民幣的理財額度,累計《關於增加閒置自有資金委託理財額度的議案》,使用期限爲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2025年3月17日,在上述額度及使用期限內資金可以循環滾動使用,使用期限任何一個時點,閒置自有資金委託理財最高餘額合計不超過 27 億元。且投資產品類型包括銀行、證券公司等專業金融機構發行的安全性較高、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

據第一財經報道,按照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購買存款類資產約爲1828.58億元,佔比約64%,較去年同期出現一定下滑。與此同時,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的比例上升至10.18%,投資向券商收益憑證、國債逆回購的規模也逐漸增加。

而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底開始,各商業銀行掀起一輪又一輪“降息潮”。而最新一輪下調是在今年7月末,六大銀行相繼宣佈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並帶動中小銀行紛紛跟進調整。基於該情況,在業內人士看來,存款吸引力大打折扣,讓不少上市公司調整了認購的理財結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