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發佈,聚焦金融服務全球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三大功能

【環球網金融綜合報道】7月27日,南開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舉辦2024國際貨幣論壇。論壇上發佈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課題組以人民幣國際化指數 RII 動態追蹤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過程。從 RII 細分指標情況看,在貿易計價結算方面,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創歷史新高,2023 年底全球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佔比達到 4.43%,全年季度平均值同比增長 34.18%,對當年RII變化的貢獻度約爲三成。

報告重點討論了金融服務全球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三大功能:資金融通、風險管理和跨境支付。報告認爲,越是處於全球供應鏈重要位置的經濟體,其通過金融服務功能來提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福利水平、增強全球供應鏈韌性的效果越是顯著,而且伴隨一國金融體系服務全球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提高,該國貨幣的國際使用基礎也必然更加夯實。

跨境支付方面,報告認爲跨境支付體系爲全球供應鏈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互操作性可支持供應鏈穩定和多元化趨勢,便利性可降低供應鏈成本且順應數字化趨勢,安全性可緩解金融制裁和網絡攻擊等風險。

同時,報告也梳理了全球供應鏈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基於對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服務全球供應鏈包容、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據瞭解,國際貨幣論壇是國際性年度論壇,自2012年以來已舉辦十二屆。論壇發佈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是中國人民大學發佈的第13本年度報告。論壇還設有三場主題論壇,分別研討“全球供應鏈與中國的科技金融發展”“人民幣國際化與全球供應鏈”“金融開放與全球供應鏈合作”等話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