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債券融資持續降溫 發行規模同比下滑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0家上市券商獲批發行債券,合計擬發債規模達到31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580億元下滑了近1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獲批發債的券商中,中小券商佔據了更多席位。山西證券、西部證券、財達證券等中小券商相繼獲得證監會的註冊批覆,而華安證券、國聯證券、南京證券更是兩次獲批。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則以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等大型券商爲主,這些大型券商的獲批發債次數多爲2到3次。

從發債規模來看,儘管今年獲批發債的券商數量增多,但整體規模並未超過上年。國聯證券以擬發行不超過180億元公司債、不超過60億元次級債的規模居首,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國銀河等10家大型券商緊隨其後,擬發債規模合計爲200億元。這一總規模仍低於去年同期的水平。

已發債券的情況也進一步印證了券商債券融資市場的降溫趨勢。截至7月21日,共有65家券商合計發行了311只境內債,規模合計達5484.17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35%。這表明券商在債券市場上的融資活動正在減少。

利率的下行也爲券商發債融資帶來了成本優勢。Wind數據顯示,券商已發債券的票面利率平均值和中位數均爲2.54%,最低甚至可達1.9%,遠低於上年同期的3.09%和3.20%。然而,儘管融資成本降低,券商發債的積極性並未因此提升,反而呈現降溫態勢。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券商債券融資降溫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受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券商不斷調整自營、兩融等重資本業務規模,對補充資本的需求不再強烈。二是券商面臨資本使用效率下降、資本回報率下降的問題,借錢投入業務取得的收益並不一定能覆蓋融資成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