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瘦身百億、焦巍悔過自新,百億爆款基怎麼了?

【環球網金融綜合報道】在過去幾年裏,基金市場曾一度迎來“百億爆款”基金的風潮,百億元級“巨無霸”基金屢見不鮮。特別是在2020年,從新發的1408只基金中脫穎而出的,有高達36只新基金的首募規模達到了百億元,累計募資規模5214.36億元。

回顧過去十年的公募市場,我們可以看到百億元級新發基金的數量呈現波動趨勢:2023年0只、2022年8只、2021年1只、2019年有27只,2018年14只,2017年8只,2016年12只,2015年20只,2014年5只。

2020年無疑是把公募新基發行規模邁上新臺階。不過“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波動,這些曾經的“明星”基金逐漸遭遇挑戰。

時間推移至2024年一季度末,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浮出水面:那些在2020年市場高點成立的百億爆款基金,如今無一能夠維持其百億規模的輝煌,甚至可以說是“全軍覆沒”。其中,不少基金規模大幅縮水,有9只基金規模已跌20億元以下,更有3只基金規模跌至10億元以下。整體來看,這36只基金的總規模已從巔峯時期的5214.36億元銳減至1172.23億元,縮水幅度高達77.5%,市場洗牌之劇烈可見一斑。

更爲嚴重的是,截至6月30日,這些在市場高點成立的百億爆款基金,成立以來的平均回報爲-22.02%,其中有13只跌幅超30%,其中鵬華創新未來回報-64.24%,跌幅最大。

25只百億基金業績分化,首位相差37.73%

在上半年期間,市場環境雖然有所起伏,但規模龐大的主動權益基金羣體的整體表現並未達到預期中的顯著程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直至2022年四季度末,基金市場中,規模超過200億元的基金共有9只,規模在100億元至200億元之間的基金則多達41只。然而,目前看來,百億規模以上主動權益基金的數量已經減半,僅剩下25只,合計規模達到3852.28億元。

而這其中,有19只基金規模較去年底縮減,佔比76%。規模縮減最多的是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C,共計縮減66.1億元,中歐醫療健康A同樣大幅縮減規模55.68億元,兩隻基金幫助葛蘭瘦身百億。其次,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A規模縮減38.95億元。從收益角度來看,這25只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爲-3.9%,稍顯慘淡。

不過,在上半年的百億基金中,有幾隻基金憑藉穩健的投資策略和出色的市場判斷能力,實現了較爲顯著的業績增長。其中,銀華富裕主題A以11.52%的回報率脫穎而出,成爲上半年表現最爲亮眼的基金之一,曾做過深刻檢討的基金經理焦巍悔過自新,他在一季報中回顧道:“基金配置主要集中在紅利和消費兩個方向,因此既沒有在一季度前期的大幅調整中過度受損,也沒有在一季度後半期的大幅反彈中過多獲利,綜合呈現出相對平穩的狀態。階段性地對白酒的持倉進行了更加精細化的調整,在紅利資產的內部做了一些輪動。比如,階段性減持了煤炭資產的比重,增加了紅利資產內部偏向消費行業的白電,偏向公用 事業的火電以及國際資產定價視角下的石油。”

此外,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和睿遠均衡價值三年A也分別取得了7.33%和5.07%的回報率,這兩隻基金分別在能源公用事業和均衡投資策略上展現了其獨特的優勢。崔宸龍和趙楓作爲各自基金的掌舵人,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穩健的操作策略,爲投資者創造了較爲穩定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紅啓恆三年持有B以高達15.78%的回報率成爲上半年的一大黑馬。張鋒、王焯作爲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憑藉其深厚的投資功底和敏銳的市場感知能力,成功把握住了市場中的投資機會,爲投資者帶來了大幅跑贏市場的回報。

然而,並非所有百億基金都能在上半年取得理想的業績。部分基金由於投資策略、市場環境或行業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其業績表現相對較差。其中,中歐醫療健康C/A的跌幅最爲顯著,分別達到了21.95%和21.64%,與該榜單中業績最好的基金相差37.73%。這主要受到醫藥板塊整體回調的影響,儘管基金經理葛蘭在行業內享有較高的聲譽,但也難以獨善其身。

此外,諾安成長、景順長城新興成長A、景順長城鼎益A等基金也受到了市場波動和行業調整的衝擊,淨值大幅回撤。這些基金主要投資於科技、成長等領域,而這些領域在上半年的市場環境中表現並不理想,導致基金業績受到拖累。

從整體來看,百億基金在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分化較爲明顯。一方面,部分基金憑藉精準的投資策略和優秀的選股能力,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實現了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基金由於投資策略失誤或所投資板塊的市場表現不佳,導致業績大幅下滑。

市場洗禮下的基金業新生態

面對這樣的市場格局,基金業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變革。一方面,基金公司需要反思和調整,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構建更加穩健、可持續的投資策略,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投資者也需要更加成熟和理性,不再盲目追逐市場熱點,而是更加註重基金的基本面、管理團隊以及長期業績表現。

百億爆款基金的退潮,是市場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也是基金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伴隨着陣痛與挑戰,但也將催生出一批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能夠爲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的優秀基金。對於整個基金行業而言,這既是一次洗禮,也是一次重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