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西子湖畔熱鬧極了。在“四美市集”“國潮匠心”“駕馭未來”三大主題板塊集市內,時尚、文創、老字號、非遺、餐飲、汽車等領域企業紛紛亮相,多點位藝術裝置和元宇宙AR秀吸引不少人打卡拍照,參與互動體驗。不僅是浙江,山東、江蘇、廣東等省份的十多個城市也紛紛出實招,通過出臺多項政策舉措,引導商圈發展,持續推動消費市場回暖向好。
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1227商圈的夜市以及該區的西巷文化商業街等特色街區燈火通明,市民消費“打卡”。(圖片由CNSPHOTO提供)
煙火氣加速回歸
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與去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6.8%。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百貨商圈銷售和客流普遍比2022年春節有明顯增長,大型商圈尤其明顯,因其聚客能力更強,增幅平均在10%以上。
春節期間,北京西單大悅城舉辦了超級有料市集,並且聯合漢祖藝術實驗室舉辦了兔年主題藝術展——“潮起悅上,遇兔元卯”元卯人微縮場景IP展,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吸引Z世代等更爲年輕的受衆羣體,探索非遺文化、藝術、潮流新形態。
在重慶來福士,水晶連廊的“探索艙·觀景臺”升級爲“探索艙·雲端樂園”,推出西南地區首個城市高空江景鞦韆“雲中飛躍”,遊客可盡享在極速起飛降落中飛躍山城雲端、縱覽城市美景的快感。
春節期間,全國萬達廣場開展了“萬味奇遇美食節”聯動活動,線上發起“家鄉味最治癒”話題討論,衆多餐飲達人、普通消費者、餐飲商戶參與曬出家鄉美食。去年12月,萬達廣場匯聚國內外九大IP,進行了IP集結線下展覽,不僅有年輕人喜歡的誅仙重製版手遊、黑貓奇聞社,還有適合兒童的奇奇和努娜、海底小縱隊等形象,並推出了原創英雄羣像IP“無暗英雄”,讓原創IP陪伴消費者,形成場域之外的情感連接。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祕書長楊青松表示,和春節前謹慎樂觀的預期不同,實際情況是疫情快速消退,企業業績略超預期。政策上,恢復和擴大消費被放在優先位置,在具體經營中,消費者喫喝遊購娛多元消費、連帶消費,這些都讓企業有了促消費的抓手,市場較大程度恢復了信心。
多地商圈苦練內功
今年以來,爲促進消費加速復甦,全國多地商圈都在舉辦各種消費季活動。經歷了疫情的寒冬,各大商圈更加重視提高體驗互動性,增加餐飲、親子等業態,促進消費場景融合,提升服務質量。
要讓消費市場“活”起來,廣州給出了“以消費升級促提質”的解決方案。據廣州市商務局局長洪謙介紹,“加快建設消費載體,把世界級商圈開工建設和傳統商圈提質作爲工作重點。”廣州將推進太古、萬象城、SKP等商業地標加快建設,打造“核心承載區—國際商圈—城市商業中心—社區商業節點”四個維度的消費佈局。此外,廣州還將培育產業、流量、服務三大特色消費體系並賦能運用消費場景,推動新型消費,發展綠色消費,引流全球消費。
事實上,在全國許多城市,不僅商圈在升級,商圈內商業載體也積極探索全新的升級路徑。
在北京,朝陽消費版圖再擴容,全年預計共有十大商業綜合體建成開業,總面積達97.4萬平方米。據介紹,今年,該區將以商圈建設爲抓手,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建設,全力打造“一縱一橫一核”朝陽消費版圖。在縱向上加快構建“14號線商業帶”,聯動沿線六大商圈提質升級;在橫向上研究建立“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商業規劃聯席機制,推動實現多方共治共建共享;重點打造CBD千億規模國際級商圈,全力打造咖啡之城、美食之城、時尚之城。
業內人士表示,各大商圈預計以更規範、更有效的方式運營項目,提升項目價值,進一步推動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政策發力提振信心
“搶經濟、促消費”無疑是今年的重點。浙江、山東、江蘇等省份的多個城市紛紛出大招實招,通過出臺多項政策舉措,持續推動消費市場回暖向好。
爲提振市場信心,浙江已發放消費券15億元,其中春節期間消費券使用超4億元。同時,支持首店首發首秀首展、重點消費區域交管柔性執法,全面推進“人間煙火”系列工程等成爲不少地市推動消費全面復甦的亮點。
在山東,煙臺發佈的2023年商務促消費15條措施中提出,鼓勵開展直播電商主題促消費活動,促進本地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快速增長。此外,在對消費載體的支持上,青島和淄博等地支持首店首發首秀首展,並給予資金補助。
江蘇各地更是拿出實招硬招,激發消費信心。江蘇省政府近期發佈的《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江蘇將持續辦好四季主題系列購物節、江蘇味道餐飲促消費活動和全省銷售競賽季活動。新措施中還提出,要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綠色智能家電下鄉等促消費活動,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
廣西也以“2023消費提振年”爲主線,多措並舉推動消費市場加快復甦。2023年計劃投入9000萬元資金髮放汽車補貼,開展各類汽車主題促銷活動,同時投入2000萬元開展“一季度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持續開展家電下鄉促銷。
專家表示,受疫情影響,我國消費恢復短期內仍存一定壓力,提振消費信心是當務之急。但也應看到,短期波動不改長期發展大勢,我國消費升級大趨勢仍在持續,政策帶動效應正在加速顯現。(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