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時尚行業成爲消費市場復甦新增量

在低碳理念興起的當下,時尚產品開始在消費端二度流通。而且隨着大衆消費心智的逐漸成熟,循環時尚將會進入新的增長高峯期。紅布林近日聯合益普索發佈的《2023循環時尚行業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循環時尚”已成爲消費市場復甦的新增量。

從買包到買衣服

在大衆層面,超九成消費者願意在未來踐行“低碳生活”理念,讓閒置物品“轉”起來,讓“循環”成爲一種時尚、潮流的生活方式,這種消費理念的變遷讓循環商品消費獲得更多支持。

循環時尚的新潮和環保特性,驅動用戶規模增長。報告顯示,在半年內,有54%的用戶出現過2到3次的二手高端消費品交易行爲,他們從計劃購買到真正“剁手”的持續時間僅爲2到4天,這也從側面證明循環時尚對年輕羣體的強大吸引力。

在商品的購買種類中,以包袋爲主。數據顯示,超7成女性用戶以包袋爲循環時尚交易主要品類。相較於當季新品,67%的用戶更青睞具備卓越保值性的經典款式。同時,約5成用戶更傾向於選擇具備更高性價比的95新商品。

消費者在店內挑選二手服飾商品。

此外,隨着環保理念的持續增強,人們對於親膚程度更強的二手服飾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報告顯示,服裝已成爲繼箱包之外的第二大品類。33%的用戶表示願意在未來購買二手高端消費品時嘗試二手服裝,消費意願相比當前增加7%,未來會出現更大的增長趨勢。

同時,循環時尚整體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有數據顯示,市場上有24%的純買家和14%的純賣家,另有62%的用戶則屬於“既買又賣”。

信任基礎不高

“二手生活”已逐漸成爲當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二手消費品的購買渠道,主要是線下實體店和線上電商平臺。對於下沉市場來說,目前極少有二手商品的實體店,人們更傾向於在線上電商平臺進行買賣。但由於二手電商平臺屬於非標商業模式,所以在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依然不少。

對於二手高端消費品而言,貨品的真實性一直是消費者所擔心的。由於交易本身缺乏統一標準,聚焦於交易前、中、後不同階段的用戶痛點非常值得關注。對於一般的二手大衆商品而言,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對價格都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如何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也成爲平臺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消費者表示,在平臺上以幾十元回收一件衣服,轉手上架賣就變成200多元,不知道定價標準是什麼。

業內人士稱:“現在有很多鑑定機構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沒有一個行業規範,我們迫切需要搭建這個體系”。

報告顯示,要完善循環時尚行業鑑定標準需從兩方面發力:一是在行業內推進同品類鑑定標準實現規範化、透明化;二是通過搭建結果溯源/複議體系,充分保障消費者權益。

在鑑定環節,企業和品牌也在着力推進升級。二手電商平臺在不斷進行鑑定服務的升級。比如2022年9月,紅布林不僅對鑑定證書功能做了全面更新,可支持“一碼防僞溯源”,還組建了更強大的鑑定師團隊和專家團,實現了技術賦能的標準化輸出。品牌自身也開啓了認證服務。比如,勞力士推出認證二手腕錶計劃,允許客戶購買經過狀況檢查、由品牌或授權經銷商認證爲正品的二手勞力士手錶,勞力士會爲這樣的二手手錶提供新的兩年國際保修。

產業規模將超千億元

在低碳理念興起的當下,人們惜物的傳統沒有變,而且已經從省喫儉用型的“物盡其用”轉到共享型的“能用盡用”新消費理念上來。

對於循環時尚行業用戶而言,循環時尚商品不僅具有高性價比的特點,更難能可貴的是承載了綠色低碳消費理念,而這也是他們的“社交貨幣”。

相關的循環時尚行業趨勢調研發現,新潮且環保是用戶選擇參與循環時尚消費的核心驅動。循環消費一方面體現了他們愛自己、愛生活、堅持做自己的價值觀;另一方面,也讓循環時尚商品物盡其用,踐行環保理念,充分發揮了商品的剩餘價值和社會價值。

隨着“閒置經濟”“共享經濟”“循環利用”等綠色消費理念的逐漸流行,循環時尚行業的受關注度會越來越高。報告顯示,循環時尚作爲循環經濟的細分賽道,未來發展空間無限。隨着大衆消費心智的逐漸成熟,循環時尚將會進入新的增長高峯期。

開雲集團CEO Fran ois-Henri Pinault表示,二手高端消費品是一個具有潛力且穩固的未來趨勢,“尤其對於年輕消費者來說更是如此”。

報告顯示,2010年國內二手高端消費品市場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15年,線上二手高端消費品交易平臺開始佔領市場。隨着循環經濟理念的深入人心,循環時尚產業開始迎來高速增長期。報告稱,預期到2025年,循環時尚產業規模將超千億元。(記者 陳晴 文/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