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積極投放各類消費券、出臺有針對性的扶小助微政策……新年伊始,春節將至,正是傳統消費旺季來臨之際,全國各地繼續實施新一輪擴消費行動,加快推進消費市場恢復。
受訪專家表示,近期以來,地方推出的系列促消費舉措恰逢其時,預計在春節假期期間,消費市場有望迎來一波增長的小高峯。
以節興市發券興商 促消費活動紛呈
“年味滿滿的各式春聯、萌趣可愛的兔子飾品、頗具各地特色的年貨……”在北京燕莎奧特萊斯,記者在一個個年貨攤前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了衆多購物者駐足挑選。前來購物的張女士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商場裏過年的氛圍已經很足,在這裏我不僅買了新衣服,還順便置辦了春聯和走親訪友送的禮品,收穫很多。”
2022年12月30日, “2023北京年貨節”正式啓動。本次活動以“溫暖城市·溫馨過年”爲主題,是北京消費季跨年重點活動,將持續至2023年2月5日。年貨節期間,北京多個商圈將舉辦年味兒十足的展銷活動。
與北京一樣,全國多地近期紛紛搶抓節日契機,多措並舉加快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1月7日,以“幸福吉祥年”爲主題的2023年吉林“1·8消費節”在長春啓動,消費節期間將開展300餘場大型促銷活動;同日,“浙裏來消費·嗨購金兔年”2023年貨節啓動,年夜飯、預製菜、進口食品、美酒等傳統年貨和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新消費內容亮相浙江年貨節,活動將一直持續到2月。
除了舉辦消費節、年貨節,多地也在陸續發放消費券,以真金白銀激發消費熱情。呼和浩特從2022年12月26日開始至2023年2月10日,以3日爲一個週期滾動發放各類優惠券;1月6日起,鄭州發放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1500萬元家電消費券;1月17日,廣州將向社會發放第二輪1000萬元消費券,使用有效期將覆蓋整個新春假期。
在以節興市、發券興商的同時,針對性地出臺扶小助微政策,也是不少地方釋放春節消費潛力的工作重點。如江蘇鹽城出臺《關於促進春節期間消費持續恢復的政策意見》,聚焦汽車、家電、餐飲、文旅等重點領域,將對春節期間連續營業、開展促銷活動等的單位給予相關補貼獎勵;重慶市商務委提出,將持續深化落實促進消費恢復和支持個體工商戶、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廣泛開展促銷活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陳佳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從近期各項經濟數據反饋來看,中國進一步加速包括疫情防控在內的各項政策優化,結合春節傳統消費旺季的良好契機,被疫情壓抑的消費板塊開始快速反彈,包括文旅、餐飲、物流等線下消費產業甚至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經濟消費板塊的韌性與彈性,另一方面也對各地促消費政策優化的精準施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需兩端齊發力 持續提振消費信心
2022年,疫情影響下的中國消費呈現疲弱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至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190億元,同比下降0.1%。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着力擴大內需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當務之急。
“當前制約居民消費潛力釋放的最大問題在於消費信心不足,根源在於疫情影響導致很多家庭資產負債表受損。因此,修復家庭資產負債表、提振消費信心,是推動經濟好轉需要突破的重點。”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向國際商報記者分析。
對此,付一夫表示,當務之急是穩就業,讓更多人擁有穩定的收入。在此基礎上,短期內針對特定行業發放的消費券將激發一定的消費意願,進而帶動相應行業生產端和經營端的復甦,因此各地可以優化用好消費券工具。但從長期來看,還要着力推動居民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同時優化消費環境,消除消費痛點等,推動內需釋放。
“全面促進消費,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時發力。”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關利欣表示,在供給端,要增加有效供給,鼓勵技術創新應用和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豐富多層次多元化商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完善城市和農村不同層級的消費載體,打造更加放心舒適的消費環境。在需求端,要持續擴大就業,增加勞動者收入,增強消費能力;增加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支出,穩定消費預期;適時舉辦促消費活動,豐富多樣化消費場景,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消費信心。
陳佳認爲,驅動中國消費板塊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有三個:一是宏觀政策持續精準施策,二是技術進步契合市場需求,三是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市場培育和消費者教育相得益彰。在這三大條件的支持下,結合產業鏈全球佈局與科技進步加速創新,中國消費產業鏈整體反彈的格局才能逐步趨穩,併爲中國消費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產業鏈生態環境。(見習記者 邵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