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巧用心思讓小家“年味十足”

記得小時候,感受年味是從年關倒計時的每一天,跟着大人們試新衣、掃房子、買年貨、貼窗花和對聯開始的,家裏的每個人都歡樂地忙碌起來,期待和盼望也隨着準備的過程而不斷升溫。

對很多現代人來說,生活的富足和便捷讓我們隨時可以品美食、置新裝、賞美景,似乎沒有什麼是要等到過年才能滿足的願望。但春節始終是中國人凝聚親情、感受家庭溫暖不可替代的節日。因此,如今的“年味兒”不僅沒有淡,反而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裏越來越濃了。

網上“年貨節”精彩紛呈,故宮、敦煌博物館等“文創年貨”受青睞

隨着農曆兔年日漸臨近,大街小巷明顯喜氣、熱鬧起來。置辦年貨、屋裏屋外煥新成爲千家萬戶的頭等大事。超市裏,兔年生肖造型的各種燈籠、掛件、玩具等紛紛登場,選購春聯、窗花等喜慶用品的顧客絡繹不絕。北京的肖阿姨說:“每年春節,對聯、福字都是家中必不可少的,今年的款式更是琳琅滿目,都挑花眼了。”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消費者選購最多的是春聯、福字和紅包,生肖掛件緊隨其後,親子家庭一般會選擇卡通風格的裝飾品。

網上,電商們的各種年貨節也組團帶來了特色新年貨和各類帶有萌兔元素的新品,爲過年增添了滿滿的氛圍感。如“吉祥兔”“如意兔”擺件、兔年限定款保溫杯、“招財兔”碗碟套裝、“墩墩兔”四件套、萌兔造型檯燈等,不僅輕鬆拿捏過年儀式感,還爲新的一年送上“喫得香、睡得美、玩得暢”的好寓意。

據瞭解,京東還特別聯合故宮、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布達拉宮、敦煌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推出一大批兼具匠心設計和文化氣息的“文創年貨”,包括博物館主題日曆、春聯禮盒、年味掛件等精緻飾品,讓消費者把中國傳統文化大禮帶回家。

歡歡喜喜過大年,小家也可“數風流”

年味是什麼?是你有一個福氣滿滿的歸處,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新春將近,是時候花點心思把家精心裝飾一番,營造出年味兒十足的家居環境,讓家人、朋友在歡樂喜慶中,一起邁向全新的生活。

窗花、對聯貼起來。過年怎能少了窗花、對聯?它們凝聚了所有美好祝福,代表着最傳統、最有味道的中國年。春節紅火就要紅得徹底,大紅燈籠掛在門口、紅色的中國結掛在玄關,正所謂“開門紅”,既是主人對來年的期盼,同時也是對客人的新春祝福。此外,門上、窗上貼的紅色福字、窗花,牆上掛的大紅爆竹等,也表達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願。

鮮花綠植搬回家。新年總要給家裏增加一份生機,鮮花和綠植就是很好的選擇。比如,可以將杜鵑、紅掌、富貴竹、長壽花、蝴蝶蘭等擺放在居室各處,增添春意;將盛放的玫瑰擺在茶几上,營造節日的浪漫氣息;素素淨淨的水仙便宜又好養,放在哪裏都討喜,只要控制好溫度,花期可以很長;金橘也是春節期間大受歡迎的觀果盆栽,顏色喜慶鮮亮,果實累累,象徵着金玉滿堂。

喜慶軟裝巧用“紅”。新年應該是紅色的,如果房間原本的色調比較冷,大面積更換傢俱、地毯等不太現實,可以用小面積的紅色飾品進行點綴。比如爲沙發搭配上紅色的抱枕,在牀頭點一盞紅色的燈,在牆上掛一幅紅色的畫等等。恰到好處的小面積紅色飾品,既不會破壞房間原本的風格,又能增添新年的歡樂氣氛。

換張入門地毯。春節即將來臨,在大門入口處換上一塊喜慶的地毯,寓意煥然一新,一進門就能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氣氛,“開門紅”的祝福也從腳下風景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了客人。

電視背景牆變新。春節晚會是衆多家庭除夕之夜的一道“大餐”,如果你家的電視背景牆原爲壁紙裝飾,借新春之際,可以換一款新品。主人不再審美疲勞,客人也能從壁紙的變化中體味主人喜迎賓客的用心。

餐廳餐桌煥彩。換上一塊喜慶的餐桌布,爲椅子換個新椅套,或是添置一些新餐具都是不錯的選擇。這樣的佈置不僅能讓客人眼前一亮,也凸顯主人的品位和節日氣氛。如果餐桌夠大,記得再擺上一瓶插花,既不佔空間也能烘托氣氛。餐廳的燈光最能烘托喜悅的氣氛。可以購買暖色燈罩,也可以換上黃色的燈源,還可以在桌子上放置一些紅色蠟燭、果盤,增添節日氣氛。現在過年大家又興起了曬年夜飯大賽,這樣的餐桌分分鐘拍出美照。在這樣講究的餐桌上擺上年夜飯,喫飯也更有儀式感了。

無論是寬敞大屋還是溫馨蝸居,每一個人用心營造出的年味,都是對新一年紅紅火火的期待和祝福。願新年,勝舊年,與時舒捲,與光同塵。

相關鏈接

南方北方過小年雖有一些差異,但其實都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一年辛勞,一年風雨,只爲歲末的團圓喜樂。這一切紅紅火火的準備,無一不在提醒着我們——跨越山河,勿忘回家。

臘月二十三:南方北方“小年”風俗殊途同歸

■ 曉歌

再過兩天就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年”。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爲謝竈、祭竈節、竈王節等。“小年”代表着舊歲的結束,也拉開了春節的序幕。

由於南北各地風俗不同,小年的風俗也不盡相同。就像“鹹甜豆花黨”之爭,雙方各有說法。那麼南方、北方分別是怎麼過小年的呢?

時間不同:二十三VS二十四

小年在北方地區一般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另外,蘇浙滬一些地區還會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爲小年。

祭竈:喫糖瓜VS喫甘蔗

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這是南北方共有的習俗。祭竈,即祭送竈神昇天。每到小年,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會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竈王爺,爲的就是讓竈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在北方,人們會用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竈王爺。糖瓜是一種由麥芽糖製成的甜品,非常甜。給竈王爺供奉糖瓜,也是希望他喫了以後,嘴巴甜一點。

而在盛產甘蔗的南方,甘蔗在祭竈中必不可少,因爲有“節節高升”的美好寓意。民間傳說甘蔗是竈王爺登天的梯子,一節一節向上攀爬。一些南方地區還會喫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大掃除:撣塵VS掃房

俗話說“小年到,裏外掃”。在南方,這一習俗叫“撣塵”。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塵’)布新”的寓意,寄託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

在北方,則稱之爲“掃房”。雖然叫法不同,其實內容是一樣的,都要灑掃庭院,清洗器具,讓家裏煥然一新,整潔乾淨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沐浴理髮:北方人講究“有錢沒錢,剃頭過年”

北方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人們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沐浴理髮,目的是祛除上一年的晦氣,開啓新一年的好運。

而在南方地區,這個習俗多是在除夕前,所以很多人選擇在除夕當天進行沐浴理髮。

小年禁忌:南北不同

關於小年的禁忌,不同地區也是各有不同。有些地方的農村,忌諱小年這天別人來借東西,也忌諱去別人家借東西。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爲小年搗蒜會把家裏搗窮了。

儘管不同地區過小年的差異很多,但是共同之處也不少。比如,小年開始,不管南方還是北方,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祈求新一年平安順遂。

南北方小年風俗雖有一些差異,但其實都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一年辛勞,一年風雨,只爲歲末的團圓喜樂。這一切紅紅火火的準備,無一不在提醒着我們——跨越山河,勿忘回家。



Scroll to Top